关键词:
Bi2S3
光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聚合物
食品分析
摘要:
光电化学传感(Photoelectrochemical sensor,PEC sensor)是将光电化学技术与电化学传感相结合的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背景信号低、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检测技术。PEC传感的检测信号来源于光电活性材料。硫化铋(BiS)作为一种窄带隙半导体具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然而也同时存在光生电子和空穴容易复合的现象,导致光电转换效率不高而限制了其在PEC传感中的应用。采用元素掺杂、导电材料改性和构建异质结等策略来提高BiS的PEC性能已成为PEC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BiS基复合材料,通过多种表征手段探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光吸收能力等。在BiS基复合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PEC检测策略构建了一系列PEC传感平台用于食品污染物的检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BiS/BiOBr复合材料的分子印迹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伏马毒素B1。以BiS/BiOBr复合材料作为光敏基底材料构建了一种MIP-PEC传感平台用于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FB1)的灵敏检测。通过醇解法制备含氧空位的BiOBr纳米颗粒,引入氧空位可以产生新的激发态,调整能带位置,缩小带隙,还可以捕获电子或空穴,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以获得更高的光电流响应。采用自牺牲法在BiOBr不规则纳米颗粒上原位生长BiS薄片制备BiS/BiOBr复合材料。由于其较强的光吸收能力和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BiS/BiOBr表现出较强的光电活性,为传感器提供了稳定的光电流信号。在此基础上,将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通过紫外聚合的方式修饰在BiS/BiOBr表面,洗脱模板分子FB1后,MIP中会留下许多特异性识别位点,在FB1存在的情况下,可以识别FB1并与其重新结合,通过结合前后光电流强度的变化,实现对FB1的灵敏检测。将MIP作为检测识别元件与PEC传感器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所制备传感器的选择性,对FB1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1.0×10ng/mL,检出限为0.028 ng/mL(S/N=3),并成功应用于玉米和牛奶样品中FB1的检测,回收率为95.4-108.0%。(2)基于BiS/BiOCO复合材料的分子印迹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黄曲霉毒素B1。构建了一种基于BiS/BiOCO直接Z型异质结的MIP-PEC传感器,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通过添加硫脲对二维BiOCO圆盘进行拓扑转化,使BiS纳米纤维在BiOCO圆盘上生长,形成BiS/BiOCO异质结构。光照条件下,BiS/BiOCO中的Z型电荷转移体系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产生比纯BiOCO和BiS更高的光电流响应。针对PEC传感器选择性有限的问题,引入MIP实现对AFB1的特异性识别。以MIP为识别元件,BiS/BiOCO为信号转换元件,MIP-PEC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01-1000 ng/mL,检出限低至2.95 pg/mL(S/N=3),将该传感器应用于玉米和芝麻油样品中AFB1的检测,回收率在96.8-105.0%之间。(3)基于BiS/Bi OCl复合材料的分子印迹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土霉素。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BiS/Bi OCl复合材料。BiS/Bi OCl表现出比纯BiS和Bi OCl更高的光电流信号。以邻苯二胺作为功能单体,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为模板分子,通过电聚合的方式将MIP膜修饰到BiS/Bi OCl表面。当OTC分子被洗脱后,聚合物膜内形成了许多特异性识别位点,通过这些识别位点,OTC可与MIP重新结合,通过结合前后光电流的变化实现对OTC的检测。结果显示OTC浓度在1.0-1.0×10nmol/L范围内与光电流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5 nmol/L(S/N=3),所制备的MIP-PEC传感器对OTC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此外,考察了该传感器在自来水和牛奶样品中的实际检测性能,回收率为92.9-107.1%。(4)基于ZIF-8/BiS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卡那霉素。ZIF-8是一种具有沸石结构的MOF材料,将其原位生长在海胆状BiS上合成ZIF-8/BiS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照射下,由于ZIF-8/BiS复合材料的电荷转移系统促进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因此,ZIF-8/BiS表现出比纯ZIF-8和BiS更高的光电流信号。在卡那霉素(Kanamycin,KAN)的存在下,链置换反应被触发释放单链信使DNA,与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捕获DNA结合形成DNA双链,用于负载模拟酶锰卟啉(MnPP)。在HO存在的情况下,MnPP催化4-氯-1-萘酚生成苯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