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体能模块课程
必要性
体能模块课程内容体系
行动研究法
摘要: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各种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基于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成为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课题。本论文在大量实证研究和理论总结基础上,提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以“体能”为主线的体能模块课程,采用主题式的结构,架构体能模块课程的内容体系,观察研究其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效用和局限,为今后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探索方向。论文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开设体能模块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构建主题式体能模块课程内容体系。论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德尔婓法、行动研究法,以“目标”与“结构”取向的课程理论、“功能分解”与“RR模块化”的心理教学理论、“项群”与“阶梯式”的体育课程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展开研究。论文由绪论和五个部分组成。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缘由,然后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模块课程、体能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找出这些研究的空白点,引入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工具。第一部分阐明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首先明晰了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即体能模块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内容体系的构建。然后秉承提出问题——理论支撑与现实考察——理论构建——行动研究——总结反思的思路架构研究框架。介绍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分析本论文的价值。第二部分体能模块课程的现实考察。围绕高中开设体能课程以及田径模块课程两个主题,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了实践研究,为体能模块课程及其内容的构建提供现实依据和实践参考。第三部分构建主题式体能模块课程的内容体系。在分析了体能模块课程内容构建前提的基础上,按照“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层层递进建立主题式体能模块课程的内容体系,即主题统整下课程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境脉化、境脉内容能力化的三级架构内容体系。第四部分运用行动研究法验证体能模块课程内容的可行性与效果。首先与合作教师共同拟定了行动研究方案,然后通过三轮行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了解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和修正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第五部分归纳本论文的研究发现,阐明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为:1、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增设体能模块课程的必要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高中教育基础性的定位决定了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是高中体育课程的首位目标。然而传统的以“技术”为主线建构的高中体育模块课程无法有效实现发展体能的目标,增设体能模块课程十分必要。2、归结传统体能锻炼内容的缺陷。本文对我国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体能锻炼的内容形式单一和枯燥,需要进行改良和完善。体能模块课程主张运动技术为体能发展服务,实现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在快乐中达到体能锻炼的目的。3、审视体能模块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课程构建的基本价值选择的问题。研究通过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审视,认为“学生为本”不仅是体育课程同时也是指导体能模块课程构建的价值取向。“学生为本”不仅体现在体能模块课程目标上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求把学生的主体需求贯穿到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4、探析体能模块课程内容构建的理论基础。研究认为“目标”与“结构”取向的课程理论、“功能分解”与“RR模块化”的心理教学理论以及“项群”与“阶梯式”的体育课程理论是体能模块课程内容构建的重要支撑。其中“结构”取向的课程理论为体能模块课程内容的主题式架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目标”取向的课程理论为体能模块课程内容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路径指引,“功能分解”与“RR模块化”心理教学理论为体能模块的合理性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依据,“项群”与“阶梯式”体育课程理论则为体能模块课程内容的具体构建提供了专业的理论指导。5、明晰主题式体能模块课程内容的构建路径。研究在泰勒原理的指引下,从体能模块课程目标出发,通过体能模块课程内容的选择、分类、组织,逐步构建了课程内容主题化(模块主题)、主题内容境脉化(子模块)、境脉内容能力化(教学内容)的三级体能模块课程内容体系。6、验证主题式体能模块课程内容的有效性。研究在精心构建主题式体能模块课程内容方案的基础上,选取了重庆市的一所中学,与高中体育教师合作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实践教学和访谈问卷中收集的数据和资料来看,主题式体能模块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可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能锻炼的积极性和能力。7、重视体能模块课程内容的选择。主题式体能模块课程内容突破传统体能锻炼内容的狭窄范围,将其扩充到所有的运动项目,课程内容丰富而庞杂。体能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紧紧把握“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与体能模块课程的主题相呼应,使课程目标、模块主题、课程内容形成有机整体。8、注重“三维健康观”的理念。发展体能是体能模块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