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更好、更快、更全地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就有必要了解当前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如何。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和梳理目前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文献,确定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厘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概念,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从课程的实施角度出发,分别从教师的态度与意愿、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进行研究。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的方式,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C市的11所城区小学为调查范围,这11所学校的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回收226份有效问卷,同时统计分析了这226份问卷数据,从整体上了解到这11所小学的任课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态度与意愿、内容的选择与编排、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现状。通过分析现状发现,教师们非常支持以课程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以知识类的传统文化为主,技艺类的偏少。教师们认为课程内容编排上总体态势较好,也比较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到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但还有待完善。实施方面,在国家课程方面,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频率并不高,不同学科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除此之外,部分学校以校本、实践课程的形式开展,但是以活动的方式开展的学校居多,不同学校之间在课时、教师等方面并无统一安排。同时,师资队伍专业程度较低,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度也不高。同时,课程本土资源开发利用也不高。在课程评价方面,少部分学校会对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进行评价。受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这些学校在评价时,选择的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同时主要集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研究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应该全面修订学科课程标准,以国家课程为依托保证传统文化的全面落实;其次,应尽快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编订教材,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最后,尽量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构建教师培训机制,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搭建平台,助推课程规范。此外,学校方面,除了在国家课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外,也要以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丰富课程内容;而且还要统筹规划建立课程评价机制。这样,通过多方协同努力,从各方面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不断为“立德树人”提供基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