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学化学课程
课程内容
元素化合物
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教学大纲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要删除某些过时的、陈旧的课程内容,以提升基础课程的质量。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提升科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使教材内容现代化,不断调整以期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当前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中国成立距今已有70年,在这70年中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厘清中学化学课程内容的变化情况,研究选择1949年到2016年间共计11个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历年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元素化合物内容在数量、具体内容、编排顺序、教学要求方面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不仅关注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变化规律,更重视挖掘背后有哪些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在总结前人对化学课程内容分类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实践知识五类。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以归纳出中学化学课程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借助MAXQDA 2018.0将各版本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逐级编码,参照分析框架进行归类,并以可视化图表呈现历年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数量、具体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最后结合具体史料分析变化的潜在原因。通过对比初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变化趋势,研究者将元素化合物内容变化分为建国时期(1949-1965)、改革开放时期(1978-1985)、快速发展时期(1986-1999)和新课改时期(2000-至今),在结论部分概括了各时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数量、具体内容变化、编排顺序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各时期的指导思想及课程改革背景资料分析变化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具体内容变化不大,但不同阶段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略有不同;非金属元素始终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中阶段有机化合物知识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历年化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主要采取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的方式,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颁布的化学教学大纲不太关注学生评价,从1986年开始颁布的化学教学大纲逐渐新增教学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应讲授到何种程度或学生应掌握到何种程度。尽管已经归纳出自建国以来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变化趋势,但本研究在客观性、信效度、研究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