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科研成果
课程内容
科研转化
人才培养
摘要: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快速扩张,用不到20年的时间,迅速实现了从精英化阶段到大众化阶段再到普及化阶段的过渡。在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和在校生数量急剧膨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等背景下,大学教师一方面要面对多样化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面对科技创新对自身能力的挑战,这使得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日趋严重,出现“重科研、轻教学”、“教学、科研两张皮”等现象。在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今天,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教学是研究型大学的第一职能,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是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点,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成果是人才培养中非常宝贵的知识资源,其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实现科研成果向课程内容的有效转化,有助于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提高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研究型大学课程的内涵式发展,对深化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梳理当前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的现状,分析转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探索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的途径与方法,可以提供实现研究型大学教师与学生、科研与教学、成果与课程之间良性循环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院是研究型大学中以科研为己任的机构,理应在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方面作出表率,具有相对典型性。本研究对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进行问卷调查,在对In1、In2、In3研究院教学和科研情况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对专任教师进行访谈,获取丰富而翔实的一手资料,对所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研究型大学教师的科研成果能有效支撑和服务于课程内容;(2)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意愿较强,但总体转化程度不高,方式方法较单一;(3)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调研情况,本研究相应地从影响因素的视角和维度层次的视角两方面提出建议,包括强调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树立科研成果转化是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的重要途径的理念;重视研究型大学中的教师团队建设,营造“老中青、传帮带”的良好氛围;通过制度和管理机制强化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的观念与行为;提供相关的指导和保障服务,切实推进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为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的课程与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