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管理学
构建思想
百年探索
历史借鉴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管理学构建命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与热切探讨,相关研究成果舳舻相继。当前构建扎根中国土壤、适合中国情境、凸显中国特色的中国管理学不仅有其实践基础,而且具备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必要性,它不仅是复兴传统文化以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西方管理理论存在特殊性和局限性的现实选择。当前学术界的许多成果或侧重于对中国的管理学科、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发展演变进行分阶段的系统考察,未能直接而充分地探讨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问题;或侧重于对当代一定时期内的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进行研究和综述,但在时间维度的长时期考察和历史层面的分析视角方面有所欠缺,不同时期内的比较研究尚显薄弱。事实上,中国管理学构建不仅是一个当代命题,也是一个历史命题。近代时期,管理学作为一种舶来品在西学东渐中引入国内,国人在立足于中国国情对西方管理理论进行本土化研究与运用过程中,逐渐萌生出本国学术独立发展的诉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西方管理学传播的重启以及国内管理学术研究的恢复,学术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管理学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管理学呈现出一系列思想观点与理论成果。新世纪以来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的勃兴,则是我国管理实践不断取得成效并实现管理学术长期积累后的历史必然,符合我国的崛起大国地位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要求。有鉴于此,本文对近代以来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及其发展演变进行整体性梳理与系统性考察。需要指出的是,管理学包括了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多个分支领域,本文除了对具有一般意义的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进行研究外,还基于研究成果的丰富程度、史料的充足程度以及研究的可行性选取了分支领域的中国企业管理学和中国行政管理学构建思想来开展各个时期的研究,从而实现一般与具体、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兼顾,并且在把握“具体”探索的基础上,也有助于形成对“一般”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本文论及的“中国管理学”并非泛指中国的管理思想、中国的管理实践、中国的管理学科或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而是重点聚焦于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这一研究对象,围绕近代以来学术界关于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管理学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管理学所形成的思想认识展开系统考察,并具体落脚于概念界定、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特征与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概言之,本文尝试探讨三个层次的主要问题:第一个层次,全面梳理近代以来产生和形成的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分析其主要特点、理论贡献、学术共识和学理分歧;第二个层次,系统考察近代以来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轨迹及其内在逻辑,揭示出一幅较为完整的动态演进图景;第三个层次,尝试探讨构建中国管理学标准的几点要求,总结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管理学构建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以期为当代中国管理学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本文按照时间脉络对近代以来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及其演进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主要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文献述评、研究思路和研究特点等基本内容,重点在于界定“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的内涵,明确近代以来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演变过程中三个时期的历史划分。第二章主要考察了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演进的第一个时期:萌生时期(1916—1949年)。近代时期较为缺乏一般意义上的中国管理学构建研究,主要是在企业管理理论引进与本土化、行政管理理论引进与本土化背景下萌生出本国学术独立发展的诉求。一方面,西方管理学的引进传播和学习借鉴为构建中国管理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理论参照;另一方面,国人基于本国国情对西方管理理论进行调适与变通的本土化运用则提供了实践基础。因此,具备理论自觉性与自主性的近代学人逐渐萌生出构建中国科学管理法和中国行政学的诉求。此外,该时期关于科学管理法一般性与中国科学管理法特殊性、行政实践特殊性与行政原理普遍性等问题仍存学术争议,虽然当时由于管理理论研究水平的局限而未引起大规模探讨,但为当代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章重点研究了中国管理学构建思想演进的第二个时期:兴起时期(1949—1996年)。该时期可具体分为1949—1977年和1978—1996年两个阶段来进行考察,在1949—1977年,新中国成立后,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学习苏联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我国的企业管理由最初的“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再到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并主要表现为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有益探索。从中苏对比来看,中国企业管理学并非苏联管理模式的衍生品,二者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1978—1996年,与近代时期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分支领域的中国企业管理学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