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最江阴评论部”
短视频新闻评论
话语分析
多模态
摘要:
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在争夺话语权与坚守主流舆论阵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融媒体时代下,视频化的内容呈现形式正日益成为主流的信息呈现方式,部分主流媒体已逐步展开短视频新闻评论的探索和创新实践,但目前实践成果却不尽如意。短视频新闻评论衍生出一种全新的话语形式,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探索媒体的实践模式。“最江阴评论部”致力于快速发布针对网络热点的视频评论,截至2024年1月,“最江阴评论部”粉丝量近千万,在抖音评论赛道中排名第二。鉴于该账号在短视频评论领域实践突出,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话语特色分析。
研究选取了“最江阴评论部”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点赞量高的362个短视频作品作为分析对象,以费尔克拉夫的三维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多模态视角,对作品的话语特色进行微观文本层面、中观话语实践层面、宏观社会实践层面的分析研究。微观话语层面研究发现,在语言模态上,“最江阴评论部”短视频标题言简意赅、观点鲜明,类型以感叹型、提问型、陈述型居多,短视频文本立足用户视角,通过变换论述形式提升吸引力;在非语言模态上,“最江阴评论部”的短视频作品巧妙融合了音乐、同期、解说三种声音元素,画面则呈现出对字形、视频图文、景别等的综合运用。中观话语层面研究发现,在话语修辞方面,“最江阴评论部”作品中使用的词语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通过变换句式句型,营造了和谐的评论节奏,此外还结合其他非语言要素,完成了包括声音修辞、画面修辞、“超文本”修辞的多模态修辞,作品依托修辞特点引入信息增量,强化了观点的表达效果;在语义生产方面,作品通过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的互动达成内部语义生产,通过引语互文性、体裁互文性、风格互文性达成整体语义生产。宏观话语层面研究发现,“最江阴评论部”建构了信息传播者、为民发声者、舆论监督者三种社会身份,通过解读热点事件建构了社会知识,通过传承民族历史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了文化认同,建构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设置议程及运用情感价值建构了公共舆论。
研究最后总结得出“最江阴评论部”的三大话语特色,即:用户视角的贴近性、要素融合的说服性、舆论工作的引导性。同时,研究还针对其他短视频新闻评论话语的创新提出了三点启示,分别是找准自身定位,满足群体需求;深化用户互动,构建双向格局;综合多元要素,丰富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