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黑人议题
普利策评论奖
话语分析
摘要:
2020年始,新冠疫情席卷而来,随之一系列社会问题浮出水面。“弗洛伊德”事件以及随之引爆的“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是为世界重点关注热点之一,其背后是长久以来堪称“无解”的黑人问题,此问题映射出美国的种族主义及人权真相。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强国,不仅专注自身发展强大,还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关注世界和平与人类平等一系列问题,为世界弱势群体发声。同时,议题研究是新闻评论研究的重要层面,黑人议题是美国新闻评论的常态化、特殊化议题,能凸显美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美国的新闻评论与我国新闻评论在框架、叙事上都有很大不同,探究美国新闻评论有助于我国深化对新闻评论的研究。本文以选取2013至2022年35篇普利策新闻评论奖黑人议题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议题类型,并以梵·迪克的“话语—认知—社会”三维话语理论为基础、辅以框架理论展开话语分析,研究普利策评论奖黑人议题的文本特征、认知特征及社会文化特征,探究普利策评论黑人议题的呈现特点、认知建构及文本背后的文化及意识形态。通过对普利策评论奖黑人议题全文本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种族冲突”“美国历史”“社会歧视”“警察暴行”“司法黑暗”五个议题。在文本特征层面,对标题、叙事、论证、修辞和风格五部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普利策获奖评论黑人议题的标题在新闻维度上注重事实性描述,在修辞维度上善用隐喻;故事叙事模式为情节框架与议题框架相结合,并且充满故事化的叙事动力;论证的特征为多议题交叉和批判性立场;修辞层面包括新闻来源和直接引语两方面,消息来源的数量多,具名性强,文章善于交替使用对立消息来源,以此推动故事进行,强势消息来源为弱势群体辩护,使观点有很强说服力,并且给直接引语较大空间,高阶呈现信源,最大程度还原事实真相;作者的评论有着情理融合与情感充沛的风格,在陈述事实、挖掘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富有人文关怀,描述包含情感色彩,充分调动受众的情绪。黑人议题的文本最终建构了黑人身份,本文总结了黑人的六个身份形象:命运悲惨的受害者、备受歧视的下等族群、白人平衡的破坏者、他者中的他者、永不言弃的拼搏者和功劳显赫的建国元勋。作者在建构黑人的身份认知时,意识形态双方也展现出了“他者化视角”与“对抗性凝视”两部分逻辑认知。同时,对黑人的重复性强调与建构,既表现出追求客观平等的新闻理念,也固化了美国的种族主义观念。最后研究进入到宏观层面,对普利策评论奖黑人议题文本背后的社会文化进行探索。在身份文化层面,黑人经历了“第三文化人”的刻板印象与转型;在话语文化层面,黑人的话语权力处在相对缺失与局部反抗的状态中;在观念文化层面,美国表面的民主自由与其种姓制度的内核是造成现状的最深层因素,是一切分裂的根源,而在此环境下生长的黑人,也具有双重的意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