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网络热点事件
主流媒体
新闻评论
政治家办报
媒体失语
摘要:
互联网的诞生为大众带来了新的意见表达渠道,为个体进行了赋权,个体表达自身诉求、参与社会利益博弈有了更多渠道,网民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多种方式随时进入事件的叙述空间之中,更改或者推动事件的发展进程。网络热点事件成为互联网意见的集中聚集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新闻评论作为主流意见的代言人,具有监督社会和引导社会舆论的社会责任,但同时也需要基于新闻价值,做出新闻选择,肩负着政治家办报的使命责任。因此在部分事件中,表现出或出于主动、或出于被动,而出现的失语情况。所谓评论的失语并非都是主流媒体对自身社会责任的逃避,也并非对事件的遮掩。在一些情况中可能是基于自身的选择,却有时导致了自身公信力和意见引导力的降低,造成反向的后果。在某些事件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判断标准,媒体难以掌握能否发声的边界。因此在某些网络热点事件中,甚至造成了网络舆情次生灾害的发生。因此如何在网络热点事件中把握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如何建立科学的发声选择机制,如何避免失语带来的不当后果,成为网络热点事件频发情况下,主流媒体评论需要讨论的话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多案例分析法、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框架理论、说服理论等对新闻评论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失语的表现。对于主流媒体在网络热点事件中引导舆论,推动主流媒体完善自身职能具有较强的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归纳总结法、多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具体分析了主流媒体失语的表现。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明晰,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网络热点事件和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失语的具体评价指标,从意见的发出者、发出过程、新闻评论文本本身和社会环境等被动性因素。也对本文用到的一些理论依据进行梳理,包括框架理论、说服理论等,以期借此对网络热点事件的新闻评论失语判定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依据。由霍夫兰的说服理论提出了四个分析纬度,包括说服者、信息的内容解构和呈现方式、受众的个人特质和发出说服时的舆论情境,从这四个角度对搜集到的网络热点事件相关主流媒体新闻评论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合理地判定新闻评论是否失语。同时结合网络热点事件的发生传播阶段和框架理论,提出造成新闻评论失语的其他因素,最终整合为从传播者身份不明确造成的失语、传播者主观选择造成的失语、新闻评论文本内容表达上失语和其他被动性因素导致的失语等四个角度出发进行论述。本研究选取多个平台、媒体所评定的网络热点事件,在选取时筛选单一事件,而2019年末开始传播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冬奥会等为连锁、复杂性事件,对单一的关键词进行新闻评论搜索分析较为片面,因此对类似复杂事件进行了剔除。最终选取出具有高讨论度和话题度的2018年至2022年10月发生的100件网络热点事件。接下来依据上文所判定的失语指标进行分类和编码,并对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最后针对网络热点事件的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失语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网络热点事件和主流媒体新闻评论表现之间的关系。本文还通过总结归纳,进一步从网络热点事件相关的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失语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上分析,得到主流媒体关于网络热点事件的评论失语的总体情况,从总体上来看,首先评论的失语现象广泛出现,针对网络热点事件的新闻评论失语现象并不罕见;其次网络舆情传播与消退十分迅速,主流媒体评论却出现教条化难以及时应对。因此本文提出,主流媒体在网络热点事件的处理上,应当在从态度上更加积极主动,对网络热点事件能讲尽讲,且配合政府部门在未来建立关于能否发言的更加行之有效的判定标准,为新闻媒体发布评论提供依据和支撑。在当前网络热点事件的巨大影响力和广泛的网民参与度之下,研究作为主流意见发表渠道和代言人的主流媒体新闻评论是否发生了失语有助于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而在混乱的网络热点事件舆论场中,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不仅是主流媒体明确自身社会职能的不二法门,也是社会与网民对主流媒体提出的社会社会期许。因此研究网络热点事件的新闻评论失语现象,能够更好的促进网络热点事件的妥善解决,并维持网络舆论对于网络热点事件的理性探讨与及时纠偏,也能更好的推动主流媒体发挥自身舆论引导功能,在网络媒体时代发挥起到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