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莫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
阅读
多元经验
创作
摘要:
研究莫言的阅读情况对其创作的影响作用,对于厘清莫言创作的源流,具有重要价值。绪论从两个方面切入,第一方面论述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分析基于莫言阅读史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研究的空白点和有待深入的地方,由此明确该选题的努力方向。第二方面陈述选题意义和研究路径。论文厘清了莫言阅读与创作的关系,有利于梳理莫言文学创作的路径,为他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镜鉴。笔者确定两条研究路径:第一条是以莫言的阅读史为基础,从其正读、偏读和误读切入,研究莫言创作与阅读之间的勾连与差异,探究文学创作的规律,剖析文学与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论文重点选取莫言阅读频率高和印象较深的作家及作品,分析莫言继承文学传统的维度和创新之处,从而厘清莫言的因袭、误读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不随意比附,不过度阐释。第二条研究路径是通过分析莫言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之间的联系,逆推莫言的阅读情况,从而图绘莫言的阅读史,这对进一步研究莫言阅读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章概述莫言的阅读情况。笔者论述阅读的价值,整理莫言的阅读史,分析莫言阅读的时段性特征、阅读范围和阅读篇目,厘清莫言阅读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从阅读与模仿、阅读与个性、阅读与经验、批评与创作四个角度去研究,为其他作家的阅读和创作提供镜鉴。莫言认为模仿是创新的起点,但不能亦步亦趋,而应对他人经验进行移植、转化和嫁接,创作出新作品,凸显个人风格。对批评和创作关系的理解,莫言则认为理性批评具有指导阅读和创作的功能,但反对非理性的批评和上纲上线的批判。第二章论述中国现代文学阅读与莫言创作的关系。首先,笔者概述莫言阅读现代文学的情况,明确了莫言阅读的作家及其作品,分析了他的阅读重点。其次,笔者明确莫言的阅读目的,整理莫言阅读鲁迅作品的情况,厘清其阅读的阶段性,分析他的阅读认知,以此探究莫言对阅读经验转化的路径,因为阅读鲁迅作品是莫言阅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作为研究重点,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阅读鲁迅对莫言创作的影响研究,论文从总体论述和个案研究两方面介入。笔者总体论述莫言创作中的“鲁迅影响”及异质存在,探究莫言借用“鲁迅元素”及赋予新意的方式,从启蒙思想、生死表达、语境与身份三个方向展开研究。在个案研究方面:论文选择莫言与鲁迅的笔下的落榜者,研究莫言对鲁迅的继承之处和创新点。在主题、人物和情节设置方面,莫言模仿鲁迅的小说《白光》和《孔乙己》。笔者还论述了鲁迅和莫言故乡书写的异同问题,分析他们故乡书写的局限性。鲁迅笔下的故乡是复杂的,在早期创作中,故乡在启蒙的审视下,呈现落后、衰败和丑化的形象;但在后来的创作中,鲁迅反思启蒙本身,在不断地反思中让渡故乡存在的自在性,故乡也在不断地生长,呈现出多种面向。莫言对鲁迅的文学传统有继承也有创新,他以底层“老百姓”的身份建构自己的故乡,并拓展故乡,但故乡的边界在哪里,仍是个问题。再者,论文从莫言的阅读体会进入,选取两位作家共同关注的主题,分析他们的异同点,主要剖析莫言对沈从文的误读情况,以便更恰切地理解他们作品之间的关联之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水的主题、“乡下人”标签、发现故乡、“苦难”叙事、“贴着人物写”的不同读法。论文还选取鲁迅、沈从文和莫言笔下的刽子手形象进行研究,主要从人物形象、身份认同和仪式救赎的角度剖析,发现刽子手心理平衡的运行机制,依此分析刽子手与社会及家庭的互动关系,厘清了作者与社会文化及现代性之间的关联。第三章论述当代文学阅读对莫言创作的影响。莫言阅读当代文学作品,包括作者明确提及的阅读资源和未提及的阅读资源,对于后者,通过文本比较,可以找到莫言阅读的证据。笔者对莫言的红色文学阅读进行了重点分析,从阅读范围、阅读重点和阅读认知方面予以剖析。在不同时段的阅读论中,莫言谈论的内容和重点比较一致,他从叙事方式和人性书写两个方面讲述了红色文学对他的影响。依据阅读论和文本细读,笔者分析了莫言作品中的红色质素,从人物塑造和形式更新方面论述了莫言对红色文学资源创造性转化的路径。论文还选取军事文学作为分析案例,以莫言的军事文学阅读为基础,从谱系、禁忌、情感内核、战争背景、军事思维等方面剖析莫言的军事文学作品,发现莫言模仿红色文学的痕迹和创新的路径。莫言还重点提及阅读赵树理的情况,并在创作中加以模仿。笔者梳理莫言阅读赵树理的情况以及阅读对其创作的影响,分析莫言的误读情况,厘清了莫言和赵树理在创作主题、目的和形式方面的异同点。在创作主题的继承方面,如青年教育问题、婚姻与法律问题、基层干部问题,莫言将赵树理作为学习的对象,继续探讨赵树理提出的社会问题,不同的是,莫言运用多种方式展现社会问题,如腐败、浪费、官僚主义;莫言重表现轻再现,重揭露轻指正,为底层民众呼吁公平,但较少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而赵树理通过与农民共生活和共劳动,发现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论文还对两位作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