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学语言教学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
翻译学
文化差异
摘要:
论文是对中学语言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活动的研究和探讨。以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教学的方法,多方面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特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由外国文学文本到外国文学译本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两个不同国家语言的转换,还包括了翻译家基于两国语言的特点、文化的异同综合考虑作出的选择和调整。要想对译本进行分析,首先就要弄清两个文本之间的差异性的由来,进而加以比较。而究其实质,文本的差异是源于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语言、社会心理、表达方式层面的差异。这是翻译学研究译本的基本视角,同时也可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讲授外国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法。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基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借用广义的翻译学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通过针对具体文本进行有效的文本细读和文化差异比较,进而实现新课标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立足文化差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因此,论文并不是狭义的翻译学所进行的简单的中外语言对比研究,而是将广义翻译学的有效成分加以利用,将广义的翻译学研究文本时涉及跨文化、跨语言的基本方法:语言对比、比较文学、文化研究,都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论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主要阐释研究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研究意义并梳理外国文学作品的研究现状,确立研究方法。正文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对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讨论将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可行性。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考察可以从语言层面入手,进而进入到文本比较的层面,并最终实现对文本文化差异性的解读。第二章是基于现状调查的分析和理论依据,以翻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对比、比较文学、文化研究)为参照,从译本比较、多重“对话”、文化解读等入手谈教学策略。论文强调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师和学生对文本本身的阅读,通过构建对话的平台来减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比较、中英课文不同设计的比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分析掌握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技能特点,深刻感悟文本的语言特点以及学会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多角度解读外国文学作品,懂得结合生活体验文本,开动思维解读文本,给予外国文学作品更多的解读可能性。第三章是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设计案例,将论文研究成果以个别教学设计的形式呈现,以《未选择的路》《谈读书》《老人与海》作为示例。这其中涉及诗歌、论说文、小说多种体裁,也包括教材中的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以及整本书阅读篇目,涉及了教材中的多种篇章教学方法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