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台静农
《中国文学史》
文学观念
佛典翻译文学
文学史观
摘要:
台静农是二十世纪著名学者、作家、书法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以乡土文学创作闻名,1946年赴台后,在台湾大学中文系执教二十余年,在古典文学研究和书法艺术等方面成就显著。台静农所著《中国文学史》在文学史思想和研究方法上都有独到之处,既能通古今之变,以新的方法表现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特质,又能成一家之言,在研究中体现个人独有的思想与观念。一直以来,学界对台静农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小说创作和书艺等方面,对其古典文学研究方面成果的关注相对匮乏。本文以台静农的《中国文学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文学史观念和文学史研究方法,以期揭示其文学史写作的独特价值。本文除去绪论部分,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分析台静农文学史撰写中所持的文学观念。虽然台静农在其文学史中没有直接对“文学”做出定义,但撰写过程中对材料进行取舍、对作品的文学价值的判断、在文学史写作中所言及的“文学”与“非文学”之区分,可以推知:台静农的文学观念中关键有两条:一是“真”,二是“美”。前者要求文学作品能抒作者之情,后者要求文学作品能感读者之情。台静农具有明确的文学观念,并且能够在其文学史研究与写作之中实践。第二章论述台静农在佛典翻译文学方面的研究。在文学史的《南北朝隋篇》中,台静农单辟一章“佛典翻译文学”,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后汉、魏晋及南北朝佛典翻译的主要译人及译经作品,足见其对佛典翻译文学的重视。从他的材料选择和研究方法看,他是在从文学史的视角对佛典翻译文学作纯文学的研究,分析其译笔、文体、翻译技巧,并将其放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之中,考量佛典翻译文学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第三章围绕台静农的民歌研究进行探讨。台静农早期曾亲自搜辑、整理其家乡的淮南民歌,有意识地总结了民间歌谣搜集、整理的方法和原则,并由此生发新的灵感,探讨了民间歌谣的相关的一些问题。台静农的民歌搜集与整理工作对其文学研究可谓影响深远,拓宽了文学研究的横向领域与纵深,在其文学研究中能同时关照人类学、社会学的价值,同时使得文学的源流与发展、文体的继承与变革能够更为清晰地展露出来。第四章是对台静农《中国文学史》撰写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在文学史的写作中,作者依据自己的文学观和文学史观,辩析、取舍、选择适当的史料,整合落实为特定的史撰形式;反之,读者也可根据文学史中作者对文学材料的侧重、对文学发展进程的把握、对历代文学精神之体悟,去分析了解作者所秉持的文学史观。本章拟从文学史分期、写作中比较研究方法的使用、文学史中传达的个人“性情”与诗人精神等具体问题着手,分析台静农的文学史观念,并考察台静农《中国文学史》的特点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