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寒地建筑
儿童公共空间
空间认知
具身认知
摘要:
我国儿童人口比重为17.95%,儿童人口数量超过2.5亿。随着国家生育政策和教育政策的不断推进,儿童群体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身心健康关乎国家的未来。空间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寒地城市每年长达半年之久的恶劣气候致使儿童活动被限制于室内,然而既有寒地建筑儿童公共空间发展滞后,无法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性环境,成为当前寒地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亟需在理论层面创建包容适幼、适寒和适时的建筑设计思想,进而对实践予以指导。空间认知决定建筑空间的设计和使用,也是哲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建筑理论的研究具有学科交叉和引领意义。本文将寒地建筑儿童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认知作为研究视角,建立了儿童身体为主体的空间认知与寒地建筑儿童公共空间的理论关联,并从儿童空间认知特征入手寻求建筑设计层面的应对思路。从儿童的行动、感知和情感三个层面对应寒地建筑儿童公共空间的秩序、界面和情境开展研究并提出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
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包含:第一,在理论上建构了儿童身体主体的空间认知与寒地建筑儿童公共空间的关联体系。从哲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建筑学领域探寻了儿童空间认知身体性的脉络和趋势,对儿童认知的发生机理、身体对于空间认知的存在意义、空间认知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以及空间认知对主体的影响进行了解读,继而进行了基于空间认知的寒地建筑儿童公共空间解构。第二,以儿童空间认知特征为着手点,从认知进程探寻了相关联的建筑空间设计要素,即表象认知进程与空间秩序、现象认知进程与空间界面、本质认知进程与空间情境三个层面。通过儿童空间认知途径的探究,明确了基于空间认知的寒地建筑儿童公共空间设计目标,即空间秩序作为行动的导向、空间界面作为感知的媒介以及空间情境作为情感的触点,并提出寒地资源延展、气候适从和文化映射的设计原则,以上述理论建构为基础形成设计框架。第三,分别从儿童身体行动、感知和情感层面对寒地建筑儿童公共空间进行调查,从定量的数据结果推导出定性的设计启示,并以理论推导与调研分析为基础,分别提出寒地建筑儿童公共空间秩序设计、界面设计、情境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在方法层面上,针对儿童群体的特殊性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行为注记法、照片引导访谈法和儿童心理画法,对寒地建筑儿童公共空间设计进行相关理论的推演和数据的获取。在文献综述、理论解析与建构部分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通过这种方法全面系统地了解关于空间认知、寒地建筑和儿童公共空间相关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挖掘研究趋势和研究缺口,从而对研究问题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并将儿童空间认知相关理论在建筑设计层面进行推论和演绎;采用实地调研法,选取国内外多处儿童公共空间作为实地调研对象,对典型案例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手资料收集,并发掘关键问题;在针对寒地儿童身体行动情况的数据收集方面,采用行为注记法获得不同空间类型与儿童身体行动的关联数据;在针对寒地儿童身体感知情况的数据收集方面,采取照片引导访谈法引导儿童对相应问题进行阐述,以此分析儿童的感知偏好特征;在针对寒地儿童情感意象情况的数据收集方面,采取儿童心理画法分析儿童对寒地冬季的意象与情感情况。
本研究积极响应了近年来我国对于儿童发展、儿童健康和儿童教育等方面的宏观政策,将心理与认知科学理论引入了我国的寒地建筑设计领域,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提出了新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补充了现有寒地建筑研究的理论架构。在现实需求上满足了当下我国寒地儿童在冬季气候条件下进行适宜活动的迫切需求,探求了通过建筑设计的方法提升寒地儿童与寒地地方特质的联结,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