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有机更新
传统乡村
住宅改造设计
民居建筑
摘要:
中国传统乡村有着溯源的意义,乡村对于中国人意味着家乡、本源,任何一个乡村都建立在赖以存在的地域和历史的人文特征之上。赣北地区有着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拥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沧海桑田,经过时代的变迁,赣北地区的传统乡村一直维持着山清水秀的状态,村民长期居住于此,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共生的状态。我国城乡统筹政策的发布以来,江西省步伐紧跟,对于乡村建设的号召与投入频频不断。乡民接收的信息越多,越不能把控合理的建设手段,乡村住宅更新建设中问题涌现,概括为三点:乡村建筑生态肌理的衰落、建筑内在秩序的紊乱无序、历史文化与地域特征的断层。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是让乡村回归其本真的状态,同时这也是乡村建设的目标,面对现阶段乡村发展的止步不前,对待乡村建设的态度应更倾向于“守护”家园,“守卫”根基。乡村的发展是个有机整体,乡村中自然生态、建筑形态、历史文脉等等部分之间经过时间发展不断调适、有机融合最终形成了和谐的村落整体。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有机更新的理论视角进行切入,以乡村住宅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下传统乡村现状,对乡村中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与住宅之间的联系以及乡村的地域风情进行调研,提出现阶段乡村民居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影响乡宅发展的动因,力图构建适用于乡村住宅建筑的有机更新设计策略模式与方法。笔者通过翻阅及梳理大量文献资料,深入剖析有机更新理论,从有机更新的概念、原则、模式特征三方面进行概念界定,以形成对有机更新理论的认知。在此过程中,研究发现当下有机更新理论更多运用于城市中的更新之中,在乡村的更新建设中并未形成明确的指导性理论架构。因此本研究试图寻找有机更新理论在乡村住宅中的适用性。从乡村环境肌理的有机性、空间架构的有机性、时代发展的有机性三方面探寻乡村的有机属性,分析有机更新理论对乡村住宅更新的意义,再结合国内及江西省内经典的成功性案例,寻找可借鉴元素,试图形成初步理论指导,进一步探寻有机更新的乡村设计适用之道。此部分为后文的设计策略及方法奠定了理论借鉴与参考。在方法构建部分结合有机更新的三大层级即整体有机性、尺度合理性、过程渐进性进行论述,提出建立整体有机秩序为设计更新理念,合理性为设计原则,以渐进传承为方法,尝试初步构建“ORG”策略模式。本研究选择以赣北地区洪下村的乡村住宅建筑为实证设计对象,以驻村、深入乡村田野调查和问卷调研的方式,深入考察分析洪下村住宅建筑中的家庭结构、住宅建筑基本概况、建筑的格局及特点,找出洪下村建筑面临的问题有:建筑表层肌理及周围环境的破败、建筑内在秩序及格局的芜杂、地域特征及历史的断代。针对洪下村的现状问题,提出构建整体有机秩序,采取以动态保护建筑肌理、以人为本维持内在秩序、理性重塑传承地域文化三点进行对策论述。并根据时间轴线将住宅空间形态的演变划分为四类空间阶段:建国前的传统民居阶段、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年间的过渡阶段、改革开放后至千禧年间的现代空间阶段、千禧年后至今的自由空间阶段。旨在寻找空间划分的内在秩序,探究建筑的演变模型,通过建立模型的设计手法,探寻洪下村住宅建筑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和模式,从而构建洪下村有机更新发展的可行路径,追寻乡村有机更新的可持续发展之道。研究通过对洪下村住宅的有机更新设计实践发现,乡村住宅的有机更新不仅仅是建筑外表的改造设计,更需要考虑内在秩序以及外在的影响因素,协调内外变因,方能实现乡村住宅以及乡村的持续发展。在进行乡村住宅建筑的有机更新设计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筑作为部分要与乡村整体相互协调与融合,修复生态肌理需要传承乡村布局模式、重塑周围微景观、适应自然条件;第二,考虑传统工艺同现代技术的适当结合,改善内在秩序需要维持传统与现代演进中的平衡,做到传统材料的现代化演绎、传统营造技术的理性传承、对传统技术的再认识;第三,空间重塑传承地域文化,历史脉络的承接需要考虑住宅原型提炼与调整适应现代发展、优化功能空间重拾住民情感、提炼传统符号强化地域特色。乡村更新不是单一的建筑个体改造,而是建筑融合乡村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等多元素的综合改造。建筑改造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小规模、渐进性地有序设计。乡村的发展具有历史性,住宅建筑的更新上需要寻找历史发展的有机顺序,这本质上是一种“时空的设计”。本研究将对有机更新理论的深入剖析及提炼重组构建的理论模式运用在赣北地区洪下村的更新中,试图以具体的乡村住宅改造作为一次乡村有机更新的积极尝试,力图为江西乃至全国乡村及其住宅更新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与思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