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共享居住模式
青年群体
公共空间
空间设计
摘要:
城市化建设促进了经济、技术的发展,但大规模流入的人口使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越来越高的房价让青年人在住房交易市场望而却步,租房成为大部分年轻人的选择。青年人作为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居住环境是否有利于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独门独户的传统住宅邻里关系淡漠,不利于独自生活的青年人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如何为脱离与父母同住的居住模式后,到拥有个人住房的过渡时期的18-35岁的未婚或已婚无孩青年租住的房屋中,创造能够提高生活品质、促进邻里交往、提高归属感的居住环境成为当下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青年群体对于共享理念应用于居住生活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共享居住模式”应运而生。“共享居住模式”是指将部分私密性要求较低的功能空间从个人居住空间中分离,形成供所有居住者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的居住模式。“共享居住模式”与其他传统居住模式相比,最具有特色的是其公共空间的共享性,因此本文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和主要共享形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明确研究对象的概念和范围,概括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其中理论研究部分从与共享居住模式、青年居住空间设计相关的理论着手,探究其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借鉴意义,结合调查问卷和深度采访,明晰青年群体对共享居住模式的实际需求和看法,以便总结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实践研究部分根据居住对象、群体特征、功能需求、建筑类型和运营主体等方面的差异,概括共享居住模式的青年群体居住建筑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和典型案例;第三部分从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和发展趋势两个角度切入,介绍了青年共享居住建筑的组团类型、公共空间设计原则和公共空间对外共享、组团间共享和内部共享形式的多种设计方法,同时根据理论技术和现实需求的变化,预测基于共享居住模式的青年群体过渡时期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