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场所感知
渔村
渔文化
公共空间
景观设计
摘要:
本文提出在场所感知视域下的渔村景观更新设计,以李家岙村的公共空间为设计载体,从场所感知出发,将渔村使用者的感知提升到首要位置。通过对乡村景观中的文化修复,使渔村传统文化得以重现、周知、传承和发扬。乡村景观的更新可以展现李家岙村场所内涵,恢复人群的场所感知,经过景观环境与人群的互动,将感知体验反馈于行为活动中,满足不同人群的功能需求和情感体验,从而激发李家岙村公共空间活力,重塑场所精神,为海岛渔村的发展增添助力。一、设计需求报告:从相关政策、时代背景以及综合需求角度叙述研究背景,阐明渔村景观更新的必要性。其次,阐述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总结有关渔村和感知设计方案的亮点,梳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和设计手段。最后,构成本研究的总体框架。二、理论研究报告:对本研究中场所感知、渔村、景观设计等概念进行界定,将概念限定于本方案设计,能够精准定位,内容明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场所感知相关理论,梳理出指导本次研究的理论支撑点,包括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内源式乡村发展、场所依赖理论,提炼出场所中景观刺激、空间感悟、行为活动三个感知过程,感知内容从自然景观的物质感知和人文景观的精神感知两方面入手。三、设计过程报告:通过对李家岙村的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空间关系的整体分析,提出“五色有渔”为设计理念,将场地分为六大区块,分别为:“绿色”——入口形象展示区、“蓝色”——围塘活动互动区、“红色”——红色文化教育区、“紫色”——健身活动保健区、“黄色”——生态农田体验区和“五色”——渔民老宅游览区,每个区块以一种文化凝练出的颜色为主题,涵盖区块的设计内涵,蕴藏多种感官体验,最大限度的展现渔村文化,恢复人群的场所感知。四、研究总结报告:本文从场所感知视角出发,针对感知内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提升渔村景观品质,恢复使用者的场所感知,注重景观环境氛围的渲染,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诗意的升华,在景观环境情感营造上获得人们心理的认同,加强人们与李家岙村之间的情感联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