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青年公寓
场所精神
建筑现象学
公共空间
摘要:
城市化的急速扩张和就业的需求使大量的青年群体不断涌入大城市,而作为租房市场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距离“住有所居”的目标似乎还很远。近年来,规范化、年轻态、标准化、服务优青年公寓的出现让传统租住市场出现一些转机,更是为年轻人提供较有针对性的临时住所。相比传统的分散式租赁产品,青年公寓不仅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上更为舒适合理,在功能空间上显得更丰富多样,同时满足不同工作背景的年轻人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更提倡“共享”的居住理念,在公共空间的布置及社区氛围的营造上主动引导租住者之间的友好交流和交往行为。但是随着各大青年公寓品牌在全国迅速拓展市场和规模,青年公寓的设计不断被粗暴地复制,渐渐趋于单一的规范化和模式化,失去了对场所地域特征和人文气质的表达。同时缺少对当地青年群体生活习惯和居住行为的深度调研,特别是在公共空间的功能配置和风格上陷入照搬和模仿业内头部品牌的境地,没有形成本土化的设计方法,丧失场所精神的表达。青年公寓的存在不应只是为年轻人提供“住所”,而是承载着人与场所对话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在青年公寓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要营造出一种“家”的温暖和舒适感,公共空间不仅是功能性空间,同时也引导租住者走向更稳定和值得依赖的精神空间。本文以诺伯舒兹的场所精神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青年群体生活习惯机居住方式的的调研与分析,总结出适用于青年公寓公共空间的构建策略,希望可以拓展本领域的可参考资料和设计方法,为后人提供借鉴和思考空间。本文共包括六个章节。首先,在文章的绪论中对青年公寓的相关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做了详细陈述,并对研究对象的概念和界定做出阐述,明确了我国青年公寓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深入地剖析场所精神相关理论的来源和概念,从场所理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基础,到场所主要的研究层面,再到场所精神的内涵及两个重要概念做出解析,并对青年群体的特征、居住需求、交往内容及居住行为模式做出分析,总结青年群体与场所精神之间的关联性;再次,在了解青年公寓及其公共空间相关发展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的两个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为下文做铺垫;之后,通过场所理论的运用模式和场所精神的产生层面,提炼青年公寓公共空间中的场所精神,总结出场所精神在青年公寓公共空间中的设计趋势和具体设计策略;然后,在前文的基础之上,结合青年公寓所在地域的人与场所关系的思考,将设计策略应用在V领地青年公寓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中,在设计中完成场所精神的表达;最后,对基于场所精神的青年公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做出总结,并提出本研究的局限及对青年公寓公共空间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