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景洪市嘎洒镇
韧性
社区公共空间
旅居社区
摘要:
在全球不稳定扰动频发的背景下,城市发展面临各种潜在风险,韧性理念近年来作为指导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被引入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社区是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提升社区韧性可以促进基层安全治理,建立城市韧性。在旅游城镇化背景下,西双版纳地区建设了大量的旅居社区,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当地的旅居社区建设对塑造国际旅游新形象,树立边境地区民族文化自信有关键作用。目前,旅居社区在应对扰动时表现出韧性不足,而社区公共空间是建立社区韧性的空间基础,优化社区公共空间对提升旅居社区韧性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景洪市嘎洒镇十里花巷旅居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图解归纳等方法,将韧性视角作为切入点,探究了旅居社区公共空间的韧性设计方法,以期提升旅居社区韧性。本文以行为场所理论及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指导,结合韧性理念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确立了建立以适应性为核心的旅居社区公共空间韧性能力特征,并结合旅居社区文化体验感、开放互动性以及资源冗余性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构建了旅居社区公共空间在功能、社群以及文脉三个方面的韧性设计策略,并基于此分析了在气候环境、区位交通、民族文化、周边业态、场地现状及旅居者特征等方面对韧性设计的影响。在景洪市嘎洒旅居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应把握民族地域环境及旅居者需求及行为特征的影响,以功能灵活性、社群凝聚性及文化可持续性为韧性设计原则;通过在旅居社区中构建一级核心服务社区,二级核心服务组团,三级核心服务邻里的公共空间三级层次结构,匹配必要性、自发性及社会性三类活动功能,以提升功能韧性;以适宜的模数单位尺度,为每个组团在住宅架空层中混合布置留白空间、休闲空间、健身空间及儿童-购物空间等四类空间,满足全龄活动及社交需求,以建立社区公共空间的适应性和弹性,并为应急空间需求做准备;提供以步行及非机动车行为主的社区内部网状交通,增强道路可达性及社群交往契机,提升社群韧性;社区公共空间应吸收傣族地域建筑文化特征,架空社区建筑接地层,在部分墙面采用木质格栅围合,以隔离湿热地面,提供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建筑立面应采用地域建筑色调配合竖向线条,表现干栏竹楼建筑特征,屋顶使用重檐陡坡,辅以屋脊鸟兽装饰等傣族建筑符号,以呈现民族建筑文化,适应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在游憩公共空间设计中,吸收傣族民俗活动特色,结合现代运动文化来设计主题式游园,提升公共空间的体验感和文化性,以提升文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