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文化街区
公共空间
文脉主义
设计策略
摘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各大城市主动或被动进入到快速更新浪潮中,以旧城改造的形式逐步开启了城市更新工作,至本世纪初期,旧城改造多以自上而下“大拆大建”方式进行,更新手段相对粗放且趋同,造成了千城一面、城市特色缺失、城市历史文脉被破坏等问题,而其中以旧城中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历史文化街区首当其中。对于蕴含了诸多城市文脉要素的历史文化街区,迫切需要加以关注、保护和谨慎设计,以传承和延续城市文脉,凸显地域特色。近年来,随着多项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关注度上升,改造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相继落成,然而,由于复杂的社会背景,造成了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现状普遍令人担忧,例如:空间特色原真性不足、空间序列缺乏构建、街区交通缺乏引导、空间要素缺乏控制、空间场景更新缓慢等问题等比比皆是。本文首先梳理并总结了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总结明确了文脉主义相关理论视角与理念,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现状、特质与普遍问题,之后以自贡地区的多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进行实地调研,基于文脉主义的视角,深入分析并明确公共空间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针对普遍问题,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在文脉主义视角下提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并具体分析设计策略在实践项目中的运用,旨在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为我国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论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展望,并按照研究逻辑依次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为本文第一章。该部分对论文的选题缘由以及研究意义进行了概述:论述研究背景,指出研究急迫性;并界定相关概念,对国内外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最后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框架。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为本文第二、三、四章。第二章首先解读历史文化街区实践发展概况,紧接阐述文脉主义运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价值,并从街区的公共空间特质进行解读,以及基于文脉主义的视角总结当前历史文化街区在空间特色、空间序列、交通组织、空间要素、空间场景等五方面的公共空间普遍问题;第三章聚焦分析,基于文脉主义视角,对自贡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及人群需求进行调研,明确问题的普遍性;第四章对国内外相关案例进行研究,汲取优秀实践经验,为后续的设计策略提供参考与借鉴。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为本文第五章。结合前文梳理分析和案例经验,在文脉主义的视角下,分别提出设计策略。在空间特色上,以注重整体与局部协调、保留显性要素原真性的视角,对特色空间格局、特色街巷、特色院落、特色节点进行分层级营造,对文脉原真特征进行保护与表达;在空间序列上,在整体与局部协调的视角下,对文脉要素进行组织,首先对系列游线进行规划,并对序列主题、空间旷奥变化、主题节点依次进行打造,增强文脉要素感染力;在交通组织上,则基于动态延续与整体局部相协调的视角,从与外部交通的衔接、交通分流、慢行系统组织三个部分组织交通,使街区更好地融入城市,以实现动态的文脉延续;在空间要素上,着重强调整体局部协调以及显性要素原真性的保留,从空间尺度等五方面结合文脉要素特征,对各项空间要素进行控制,塑造更具文脉原真性与整体性的街区公共空间;在空间场景上,则基于对文脉隐性要素挖掘与运用,以及动态延续的视角,唤醒文脉记忆,依次从识别可用空间、补充活动形式,引导空间改造、置入活动设施等方面推动空间改造,承载隐性要素,推动形成古今对话的空间场景。第四部分:总结展望,为本文第六、七章。通过实例,对前文提出的理论以及设计策略进行实践应用;总结文脉主义视角下应从以下方面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进行设计:通过空间特色的设计保护原真特性、通过空间序列的设计组织文脉要素、通过交通组织的设计动态延续文脉、通过空间要素的设计强调局部协调、通过空间场景的设计唤醒文脉记忆。并在最后总结本次研究的不足,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