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空间诗学
小城镇电影
人物塑造
视听语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城镇化建设浪潮,许多乡村之地发展升级为城镇,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时代语境下,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以及后续的新生代导演创作了一批以小城镇为叙事空间的电影。因应实践层面叙事空间的变迁,经由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论、福柯的场域理论、爱德华·W·亚索的第三空间理论的资源活化,中国电影诗学发生了空间转向。本文以毕业作品《浮山岭下》的创作过程为例,从空间诗学的理论框架出发,检视小城镇电影的空间叙事类型与建构方式。在绪论部分,对小城镇电影的理论研究与相关作品进行了梳理;在第一章中,探析了小城镇电影中的各空间类型,分别为逼仄与发展滞后的工业空间、写实与写意的自然空间、新旧交替的公共空间、封闭与规训的精神空间以及这些城镇中的空间类型对电影叙事产生重要的作用;在第二章中,分析了作品角色与空间的联系:男主角区亮是故土空间中的“原乡人”,其老实勤奋,憧憬着外面的世界。另一位男主角阿杰则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返乡人”,整日无所事事。女主角林子妍则同样是城镇中的“返乡人”,阔别故乡多年后回来寻找逝去的记忆。另外一方面,他们三位都是“漫游者”的城镇青年形象,在城镇空间中进行无目的性的“漫游”;在第三章中,结合作品创作过程分析了如何使用视听语言构建城镇空间。在视觉上主要采用封闭的画框式构图、“茫然”的大景别镜头、“连续空间”的长镜头以及低饱和的色彩。在声音方面,则利用方言与环境音增强空间的真实感与层次性;在第四章中,结合了作品的空间创作情况,分析了作品在编剧、角色人物、摄影这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