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非遗文化
纪录片
青花布
视听语言
传承
摘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非遗“活”起来和“火”起来,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到传承和保护。山东枣庄青花布印染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青花布印染技艺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经过千百年来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优秀传统技艺。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来纪录、传播、弘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因为纪录片有着它的独特魅力,那就是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创作品非遗纪录片《青花布》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李家青花布非遗传承人李常平为主线,拍摄纪录了蓝草种植、制蓝、制版、配糊、印花、染料还原、浸染、除糊、晾晒、制作青花布等手工工艺,结合解说词介绍和人物专访,丰富作品内容,提升作品内涵,利于非遗文化青花布的传播弘扬与纪录保存。本文在研究了有关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历程及青花布的相关资料后,以毕业作品非遗纪录片《青花布》为例,对非遗类纪录片创作的视听语言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文章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花布和非遗类纪录片的发展背景、非遗纪录片《青花布》的创作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与不足、创作依据进行了梳理与阐述;第二章主要从前期的主题确立、结构设置、主要内容,中期的人物选择、内容拍摄、声音收录,后期的素材整理与剪辑等过程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主要从镜头、景别、色调、同期声、解说词、音乐等视听语言方面对非遗纪录片《青花布》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且将非遗类纪录片和其他类型纪录片在视听语言方面的不同点进行了对比;第四章对非遗纪录片《青花布》的创作进行了总结反思。通过非遗纪录片《青花布》的创作,希望能够为山东枣庄青花布的传播和传承带来一定的价值,也希望通过纪录片《青花布》的呈现,能够为非遗传承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与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