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纪录片
大众传媒
视听语言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它是人类文明在历史的奔流中沉淀下来的“活化石”。随着社会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五花八门的新文化的诞生中逐渐地走向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虽然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其面临的危机依然无法解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而是一项永久性的,持续性的工程。随着“后申遗时代”来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更成为了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探索和挖掘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形式也成为了当前的新任务。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真实性是其主要特性。这与在传承与保护中也追求真实性原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天然的联系。纪录片既是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手段,也承担着“非遗”的传播与传承的双重任务。本文主要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表达的角度,通过分析和大众传播视角下主流媒体纪录片的特点,提出以类型化的创作对相应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差别化表达的方案。本文的论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从“非遗”的现状出发,首先阐述了“非遗”面临的危机和生存困境,然后指出了“非遗”影像化的生存途径,最后阐释了纪录片存储“非遗”的优越性;第三部分探讨了“非遗”和记录片本体上的关联,提出了“非遗”纪录片概念的界定,并对其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第四部分主要从传播策略方面阐述了“非遗”媒介化生存,并根据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对“非遗”纪录片的“小生境”传播和人文空间的拓展做了讨论;第五部分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主题、叙事和视听语言等方面对“非遗”纪录片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探析;最后笔者结合了现实中的亲身经历以及与“非遗”传承人的短暂交流所形成的一些感悟和想法对文章做了具有启发意义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