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动画角色设计
民族化
造型
表演
摘要:
“民族化”一直以来都是动画学界研究的焦点,“民族化”的中国动画因其鲜明的风格特征享誉世界。今天讨论到中国的动画,“民族化”仍然是的关键词之一,动画中“民族化”的缺失也是近年来一些中国动画频频遭人诟病之处。关于“民族化”的讨论,研究者们更多的是把视角放在“民族化”动画中对传统元素的运用上。水墨片、剪纸片、木偶片就成了中国“民族化”动画的代名词,动画中是否有传统艺术元素的置入也成为“民族化”的标准。传统元素的置入确实使中国动画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精湛的艺术特色。然而,依笔者所见,动画角色设计中的造型与表演同样是动画“民族化”创作中殊为关键的两个因素。在动画中抛开了特效、背景、音乐和剧情,最能直观表现“动画”的只有角色。此“动画”并不是指通常提到的影片分类的一种。日本动画研究学者津坚信之给出的定义是:“将原本静止的画面或人物,通过逐格拍摄的方法创造出‘动态’效果,运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就是动画。”由此可见描绘动态是“动画”中最重要的部分。“动画”是需要运用绘画这一手段表现出来的,在动画片的制作中动画师们要用自己的技巧融合自己的情感来表现“动画”,正因为动画家们有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情感经历,才会出现各种风格的动画作品。描绘有“民族化”特色的动画,不仅要重视题材选取和剧情刻画或者制作素材的问题还要在“动画”上下功夫。角色的造型可以反映出地域人群的审美倾向,角色的表演则能够反映地域人群的习惯动作和生活细节。“中国动画学派”建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的浦稼祥不断的强调:“不是只有《大闹天宫》这样的作品才是民族化,也不是只有水墨画才是民族化,所有东西都可以为我服务,民族化是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的,现在有现在的民族化。”我们现在要做的并不是无限怀念中国动画曾经取得的辉煌成绩,也不是复制“中国动画学派”的作品,而是找回中国的动画家们曾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学习他们如何在动画中表现“民族化”的特点,探索即符合当下审美潮流又能表现“民族化”的动画表现方式,这才是中国动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动画中角色为视点,从动画角色的造型和表演上研究中国动画家如何塑造“民族化”的动画角色,总结经验,尽可能为中国动画找到自己的创作道路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