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犯罪化
立法趋势
刑法修正案
摘要:
自1997年《刑法》颁行至今,我国刑事立法的总体趋势是以犯罪化为主,12部刑法修正案以“增设新罪、扩充旧罪”为主要内容。近年来,学界对犯罪化问题空前关注,围绕我国犯罪圈的调整方向形成了众多观点分歧。为了明晰我国犯罪化的趋势走向,促进立法科学化,本研究以刑法修正案(一)至(十二)为分析样本,对我国犯罪化的现状、特点和依据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考察,进而对我国犯罪化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和阐释。全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系统梳理12部刑法修正案,对新增及扩充的罪名进行统计、整理,并归纳出犯罪化的具体行为类型,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犯罪化的现状。第二部分,运用个案分析、典型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归纳刑法修正案犯罪化的特点。第三部分,从现实、理论和政策三个维度来分析刑法修正案犯罪化是否符合社会现实需求,能否在理论和政策层面找到相应的依据。第四部分,立足我国社会转型、法治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犯罪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等时代特征,对犯罪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研究发现,通过刑法修正案犯罪化是现阶段我国犯罪化的主要模式,当前犯罪化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予以犯罪化的行为客体相对集中,二是不断强化对新兴领域的风险预防,三是强调对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保护,四是注重社会管理秩序的维护,五是在刑罚配置上存在宽缓的一面。未来短期内我国仍将适度增加新的法定犯,以满足保护公共安全、管理社会秩序的现实需求;同时,随着《民法典》及各领域的专门法律法规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犯罪化应当对以风险防范为导向的民行刑一体化趋势予以回应。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维稳形势的好转,犯罪化和非犯罪化可能会出现两极趋势:一方面,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严重犯罪行为将持续犯罪化,另一方面,轻微罪将逐步回归行政法、民法的调整范围,非犯罪化存在一定的空间。从整体来看,犯罪化模式可能逐步走向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