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机器翻译
“四只耳朵”理论模型
跨文化交际
摘要:
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推动了翻译的发展,人们对于无需学习语言就能读懂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期待推动了机器翻译的发展,机器翻译的实质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而真正给机器翻译发展带来质的飞越、使人类长久以来对于全自动机器翻译的期待触手可及的却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它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过去机器翻译的质量,大众过去对于机器翻译无法保证质量的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反转;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需求迅速扩大,从而刺激了对于语言和翻译服务的需求。“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的声音越来越多。而翻译本质上属于跨文化交际,这个过程涉及至少两个人、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绝不仅仅是将一种文字转变为另一种文字,还包含了文化转化、交流目的的传达等等;日常交流都因表达方式不当等原因出现误解,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出现差错的可能性更大。本文从Schulz von Thun的“四只耳朵”四边交际模型的角度分析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之间的差别:“四只耳朵”四边交际模型将交流的过程看作是为实现交流目的使信息在传达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传递,这其中的信息包含四方面信息,即关系信息、事实信息、自我揭示和呼吁,这四方面信息构成正方形。本文选取了默克尔2019年9月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演讲以及《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节选片段为例,分别从德译中和中译德两个方向基于“四只耳朵”模型理论分析、比较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首先从关系、事实、自我揭示、呼吁四方面去分析两篇例文表达的内容侧重哪一方面,其次在从这四方面比较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的结果,去探寻机器翻译在哪些信息的表达上已经能和人工翻译媲美,哪些信息的表达还有较大差距,在此基础上分析机器翻译在“取代”人工翻译的路上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行改善,“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的愿望短期内是否能实现以及对人工翻译会带来哪些影响。本文中机器翻译选取了谷歌翻译和腾讯翻译君,两者都已经经过市场的检验同时接受度及认可度都很高,所以选取两者作为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的代表。首先对机器翻译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描述了机器翻译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由于机器翻译相较于人工翻译本身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再加上人工智能改善了机器翻译的质量,似乎完全替代人工翻译指日可待。而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本身可以划分为翻译过程和译者两个元素,这两个元素又会对翻译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对“四只耳朵”模型理论进行过具体的阐述后,从“四只耳朵”角度首先对翻译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翻译过程也具有四面性,同时这个过程也受到文化的影响;随后分析译者包括人工译者以及机器“译者”在翻译即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举例将两者进行了对比,能够看出人工译者有自身的优势,即“主观能动性”。随后将两篇例文的原文、机器翻译结果以及人工翻译结果一一列出,从“四只耳朵”理论分析机器翻译的结果,然后同人工翻译结果进行对比,寻找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的之间的区别,最后对两篇例文中的机器翻译所犯错误进行了总结分析,能够发现机器翻译能够胜任事实层面的信息传达,但是对于关系层面以及其两个层面的体会相较于人工翻译差距较大,翻译结果也不理想,有时甚至会对事实层面的信息传达造成影响,甚至会歪曲信息的含义。最后得出的结论为,若原文更侧重于事实层面信息的传达,那么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结果差别不大,可以胜任这一层面信息的传达;若原文的信息更多的是放在关系层面,或是四层信息互相牵制,那机器翻译的结果就大不如人工翻译的结果,所以机器翻译想要完全替代人工翻译还为时过早。本文重点是基于“四只耳朵”模型理论通过分析、对比两篇例文的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去探求在翻译这样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差别、机器翻译是否能够代替人工翻译。同时也指出了本文仍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