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
现状调查
优化策略
摘要:
当前,随全球化的推进,我国正实施“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重大战略举措,这意味着我国需培养既通晓国际经济规则、全球思维,又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研究表明,高中生拥有逐步提升的反思和多元理解能力,该阶段学生最有利于形成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对他国文化的敏感度;而对比高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培养效果最佳。因此教育部顺应时代和个体认知发展的规律,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化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在新课标落地多年后,一线教学实践中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情况不尽如人意。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关注点都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许能够熟记单词词组和掌握基本语法知识,但难以顺利用英语开展恰当的文化交流,并未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随着新高考改革,高考英语试卷通过听说考试、语言知识应用、阅读和写作考试考察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对行为层面的考察不断增加,比重不断上升。因此,本研究要开展相关研究调查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Q中高中阶段的610名学生和4位英语老师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外国语大学陈桂琴博士论文中的问卷为基础编制《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从认知、行为、情感三个层面明晰当前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研究表明,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取得了一定培养成效,大湾区城市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识层面掌握达标,情感层面意愿较强。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整体水平合格,但也存在以下问题:认知层面上,部分教师存在认知偏差;行为层面上,教师关注知识灌输,忽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即教师一方面以语言知识教学为核心,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而另一方面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重知识层面灌输讲解,轻行为层面的技能练习;情感层面上,教师教学偏向目的语文化,导致中国文化内容的导入失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学校与教师两个角度归因,即学校层面归因于培训课程缺乏,评价机制单一以及语言环境创设不足。教师则在认知层面缺乏专业理论引导,未形成科学认知;行为层面上,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局限于单一知识灌输;情感层面上,课堂教学以目的语文化为本位,中国文化情感教育缺失。这两方面是导致当前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弱的原因。对此,本研究提出系统性的优化策略。一方面,从学校优化策略角度出发,学校应整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培训与交流;同时构建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从教师的优化策略角度出发,认知层面上教师应当正确处理三组关系,即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应试工具性与人文素养、中外文化的关系;行为层面教师应立足选修课,通过主动创设多样跨文化交际情景,提高知识储备,改进教学策略,深挖文化内容,以及采取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等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教学能力,以期提高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