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标题语法
时态
情态
信息压缩
阶段性
摘要:
新闻标题因其自身在文体和语法表达上呈现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引发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朱 1992;寺川 1992;水内 2001;野口 2002;野田 2006;森山 2009;青山 2016;丁 2016;劉 2017)。既往研究多从标题中的缩略语、助词省略以及标题的结句方式(动名词结句、助词结句)进行了分析和考察。这些研究为探索标题语法的特征做出了开拓性的尝试。但是既往研究仍存在以下的问题与不足:(1)缺乏对新闻标题语法,尤其是标题时态和情态表达的系统性、整体性描述。(2)新闻标题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缘何呈现出这些特性,对其背后的机制及原理未进行深入探析。(3)儿童新闻标题呈现出与一般新闻标题不同的特性。二者间存在何种异同、有何关联,既往研究尚未对此进行进一步探索。针对既往研究的不足和问题,本文主要设定以下3项研究课题:(1)对新闻标题语法进行系统分析,明晰标题语法中时态和情态表达的特质。(2)从信息传递,主要是信息压缩的角度,对新闻标题背后的机制和策略进行探析。(3)引入儿童新闻标题与一般新闻标题进行对比,探索新闻标题语法的阶段性。本文由七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交代研究对象和方法、既往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课题。第二章主要明晰了标题的定义及性质。第三章至第六章为论文主体部分。第七章为总结与展望。各章节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三章主要分析了以动词结句的新闻标题时态特征。在时态上,标题语法超越了一般语法中ル形(非过去)和タ形(过去)的二元对立。标题中ル形为“无标记”(無標),而タ形则为“有标记”(有標)。ル形在标题中呈现了无时态性(脱テソス性),仅用于陈述与表达事态概念。而与之相对,标题中的タ形除却个别情况作为时态标志使用(引用以及过去完成)之外,大多表示情态用法。这与一般语法呈现出对立性。一般语法中,タ形也兼具情态功能,但一般认为タ形表时态是其主要功能及中心用法,而将タ形的情态用法视为其边缘(周辺的)用法,但是在标题语法中,タ形的情态用法转而成为其主要用法,而时态成为其边缘性用法。第四章描述并分析了以助词结尾的新闻标题的时态和情态表达。格助词「ヘ」在新闻标题中成为了时态标记。新闻标题表示未来时态有3种方式:(1)动名词+へ(2)未来时间+动词(3)未来时间+动名词+ヘ。「ヘ」在新闻标题中与一般动名词连用,标记将来时态。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概念域从空间场域向时间场域的投射,这一投射也符合山梨(1993;2000)所指出的语义扩张路径。既往研究一般认为「ヘ」表示“临近的未来”,但通过调查却发现,「ヘ」在标题中具有以下特性:第一,几乎不与时间副词「めす」共现;第二,这种搭配限制源于格助词「ヘ」基本义含有“远距性”(遠隔性)。第三,「ヘ」的语义空间场域向时间场域投射,语义虽然扩展,但仍受其基本语义特征的制约。标题句末助词「も」「を」也在标题语法中获得了新的情态用法。标题句末提示助词「も」可表并列、极限,另外还兼有表可能性的情态用法。而标题句末格助词「を」则表达希望、要求、义务或呼吁。这两个助词在标题中的高频使用,为完善标题语法的情态表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か」则延续了一般语法的用法,在标题中表示疑问。但是因新闻标题作为大众传媒的信息手段,[か」除了表示纯粹的疑问之意,还具有修辞性疑问的功效(无疑而问),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实现新闻媒介的传播目的。标题中的「ヘ」「も」「か」三者之间存在用法上的交叉性或者连续性。三者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说,「ヘ」>「も」>「か」。表示可能性的概率来看,概率最大为「ヘ」。「も」和「か」之间存在交叉,部分情况下二者可以互换,但是二者互换时存在语义和使用上的差异。第五章主要从信息传递,主要是信息压缩的角度分析了新闻标题的机制和策略。标题语法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特质,主要由于标题语法受到双重限制:空间限制+字数限制。如何在固定的空间(版面)内、有限的字数(一般为7-11字)限制下,尽可能传递更多更重要的信息是标题面临的课题与使命。如何将新闻报道的内容提炼并表达出来,其中又需要运用怎样的策略和机制呢?本章援用石井正彦(1993;2001;2014)对压缩性文章实现路径的3个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3个标题信息压缩的策略:要约化、临时成词化和凝缩化。动名词词尾「すゐ」的脱落,以及标题中助词脱落和缩略语属于要约化策略。标题中大量出现的临时词,则是基于临时成词化的策略而来。而助词结句且获得新的用法,则属于凝缩化策略。第六章则主要探讨了新闻标题信息压缩策略的阶段性,主要引入儿童新闻标题形态作为对比。儿童新闻既有一般语法的特性,同时兼有标题语法的特点,可视作信息压缩的中间形态。儿童新闻标题和一般新闻标题的差异,体现了信息压缩的阶段性。本章还通过问卷调查,从新闻标题中的缩略语、助词结句标题及文体特征着手,解析了日语母语者与中国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