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创造性翻译
中国典籍
《聊斋志异》
摘要:
在中国古典小说译介史上,《聊斋志异》是翻译语言和版本最多的作品之一,也是向世界传播最广的作品之一。自1842年郭实腊首次英译《聊斋志异》至今,英语世界已有近二十个选译本和近百篇散译本,为其英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然而,其研究现状表明研究者选择的语料过于单一重复,集中于翟理斯译本以及梅丹理和梅维恒译本,对选译原作故事种类较少的闵福德译本和其它译本关注较少。闵福德作为当代优秀的西方汉学家,其译本体现出了时代所倡导的文化和合观,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外,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背景下,翻译研究已从语言层面上升到文化交流层面,这与创造性翻译所追求的跨文化传播目标不谋而合,因而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的创造性翻译研究既顺应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趋势,又契合了时代的要求。本文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以创造性翻译为理论基础,以文化典籍《聊斋志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闵福德译本的文内和文外创造性翻译现象,旨在归纳出适用于典籍英译的跨文化翻译方法和技巧。经研究发现,闵译本的文内创造性翻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删除原作正文中的“异史氏曰”以弱化其历史叙事痕迹,使译文符合西方传奇故事的书写规范和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2)将原作中具有古雅文风的格律诗和骈文转换为英语自由诗,使译文不受格律和结构的限制,行文自由,语言通俗,以便现代英语读者理解;3)通过增加标点符号(括号、破折号)和补充语言成分(同位语、定语)等手段对目的语空缺的文化元素进行补充和重释,以向英语读者展现中国特有的文化。而文外创造性翻译则表现为副文本的重设,增加介绍、插图、注释和术语等内容强化英语读者对小说的认识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为译本的传播和文化交流提供有利的条件。总而言之,在小说英译的过程中,译者综合考虑了文内文外的各个因素,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平等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并且使得该译本成为中国典籍跨文化译介的一次成功范例。通过对《聊斋志异》英译本的创造性翻译个例研究,本文希望为今后典籍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