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留学生
文化教学
中国概况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语言课与文化课教学也面临着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新要求。正如对外汉语语言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留学生的目的语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成为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概况”作为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其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帮助留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中国文化与在华生活的重要载体。
本研究选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概况”课程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厘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其次,通过查阅大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发现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与文化课相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相对较为薄弱且实证研究略嫌不足。基于此,本研究运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以“中国概况”课程为代表的对外汉语文化课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考察、剖析。
通过对前辈学者先行研究的梳理与对具体“中国概况”课堂的观察分析,笔者发现,目前“中国概况”课程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养对象方面,不少留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缺乏系统性认知,跨文化互动能力相对较弱;二是培养实施主体方面,部分教师跨文化教学意识较为薄弱,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标认知不够明确;三是培养过程方面,跨文化相关教学活动设计不足,留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无法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究其原因,首先是认知方面,“中国概况”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与留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割裂;其次是情感方面,教师个人跨文化敏感度不强,对留学生的跨文化情感培养未引起足够重视;最后,在行为方面,受旧有的对外汉语教学观念影响,过于注重知识讲授,忽视课堂互动。针对以上问题及成因,本研究最终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相应建议,即在选择“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内容时,要注重考虑实用性、当代性与趣味性;在对“中国概况”课程任课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时,要注意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意识,同时与各兄弟院校合作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增强师资力量;在“中国概况”课堂上,需进一步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文化对比法、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增加“中国概况”课程的课外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