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航运成本
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
异质性影响
摘要:
早在1940年,学者就因国际贸易对实现经济发展与提高生活标准的作用将其称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一些文献指出,对于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在内的欠发达经济体而言,贸易推动经济增长作用可能相对较小,因为这些国家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而这类商品的需求对收入的弹性较低,因此增长相对缓慢。事实上,即使是在1981年联合国启动实施《支援最不发达国家的1980年代新的实质性行动纲领》的四十年后的当下,以最不发达国家为首的欠发达经济体仍然面临着卫生系统长期投资不足、粮食系统运作不良、社会保障系统薄弱、机构能力缺乏、极易受外部冲击以及就业主要集中于非正规部门等问题。而新冠病毒大流行与近年包括俄乌战争等国际局势动荡,更是进一步导致了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大幅萎缩,外债负担和偿债义务大幅增加,不仅使其过去数十年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果逆转,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它们面临的持续挑战。作为这些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与许多国际援助政策的着眼点,对贸易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探讨因而在当前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使用包含5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1995至2020年的数据,考察航运成本对经济发展的国家和部门异质性影响。本文首先使用第二代面板统计技术检验证明了航运成本影响异质性的存在,然后基于国家异质性模型和贸易部门异质性模型衡量航运成本对特定国家和特定贸易部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航运成本的上升对样本国家的人均收入产生了强烈的消极影响:平均而言,航运成本上升1%会导致人均收入减少1.84%。然而,对于特定的国家或贸易部门,航运成本的提高反而带来了收入的改善:在本文的50个样本国家中,40%的国家的航运成本上升对人均收入的影响呈现出非严格逆向的影响。本文的结果与近期关注内生航运成本影响和生产活动分布动态的文献一致,并提出在相关估计中应该在估计策略的选择上更加谨慎。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先,与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讨论发达经济体与主要贸易参与国不同,本文研究的对象包含50个最不发达国家,因此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在内的欠发达经济体的发展议题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解与探讨。其次,本文从航运成本的视角切入,使用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构建的运输成本,避免了对出口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估计时出现双向因果的情况,从而对样本国家航运成本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提供更准确的测度。最后,本文在研究中着重考察了航运成本在不同国家、部门的异质性影响与非线性影响(包括U型与倒U型的影响关系),从而表明了在制订发展政策或减贫援助措施时需要避免一味地鼓励这些国家现有的出口行业,而需要考虑到不同经济体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与援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