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单纯性脂肪肝患者
脂质组学
暴露组学
摘要:
目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当前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高达25%,不仅损害人体器官,影响人们的劳动能力和生活力量,而且治疗成本较高,加剧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代谢功能障碍、久坐少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热量过高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环境污染暴露有关。脂质组学是代谢组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内外因素扰动引起的脂质紊乱,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到疾病状态下异常的脂质代谢物。暴露组是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暴露,环境暴露的影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继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之后发展的全暴露组关联研究是一种研究从受孕到死亡的累积环境暴露和伴随的生物学反应对健康影响的范式。代谢组学和暴露组学的结合为研究由化学污染物暴露引起的代谢物水平变化及疾病风险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以健康受试者和MAFLD患者的血清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MS)的非靶向脂质组学和靶向暴露组学方法分别表征了健康受试者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内源性脂质代谢物和外源性化学污染物。试图探究健康受试者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差异,及外源性化学污染物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可能的致病机制,为化学污染物暴露与疾病结果之间的联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集健康受试者和MAFLD患者血清样本。2.取50μL血清,通过脂质组学样本前处理方法提取脂质进行冻干,保存在-80℃冰箱,待仪器分析。3.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HPLC-MS)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技术获取血清样本的脂质谱。4.基于脂质组学数据,获得响应值,选用RSD最小的内标进行校正后,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多变量、单变量以及脂类整体水平的变化等数据统计分析。5.另取50μL血清,通过暴露组学样本前处理方法,利用除磷脂96孔板,采用氮气缓慢吹干,待仪器分析。6.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的靶向暴露组学技术检测血清中外源性化学污染物残留。7.基于UHPLC-MS/MS靶向分析方法采集的暴露组学数据,利用建立的线性范围获得每个暴露物质的响应值,选用RSD最小的内标进行校正之后,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年龄分层、疾病风险值(OR)的计算、相关性分析等数据统计分析。8.通过中间相遇原则(Meeting-in-the-middle,MITM),来探讨外源性化学残留暴露风险物质引起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风险相关的代谢扰动。实验结果:1.利用Lipid Search4.1软件对质控(QC)样本进行定性分析,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到1105个离子特征,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到304个离子特征,去重后应用80%规则,共定性到879个脂质代谢物。同时在QC样本中有92%的脂质代谢物RSD<30%,表明了良好的数据质量以及稳定运行的仪器状态。2.通过多变量分析,建立PLS-DA模型来进一步研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总体水平的脂质扰动,结果表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组的脂质谱与健康受试者组有明显的分离趋势,说明了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脂质发生了显著改变。3.通过非参数检验来探讨单变量水平上有助于区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组的差异脂质,结果表明,分别有383个脂质代谢物、330个脂质代谢物(FDR<0.05且p<0.05)在MAFLD(0)组和MAFLD组里是显著差异的脂质,其中309个脂质代谢物在两组中都具有差异显著性,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单纯脂肪肝患者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神经酰胺(Cer)、甘油三酯(TG)和甘油二酯(DG)显著升高。4.我们进一步比较了不同脂类的总体水平及在脂酰链和不饱和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脂质在疾病中的变化与结构有关。通过计算每个样本中各个脂类的总含量,研究脂类整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健康受试者相比,DGs、PCs和TGs这三类脂在单纯脂肪肝患者以及合并代谢性疾病的脂肪肝患者组里均显著升高,Cers只在单纯脂肪肝患者组里显著升高,LPEs只在合并代谢性疾病的脂肪肝患者组里显著降低。通过研究不同脂类不饱和程度的比较,发现与健康受试者相比,饱和甘油二酯(SDG)、单不饱和甘油二酯(MUDG)和多不饱和甘油二酯(PUDG)以及饱和甘油三酯(STG)、单不饱和甘油三酯(MUTG)和多不饱和甘油三酯(PUTG)在两组疾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