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环境监测
分子流行病学
摘要:
背景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是人肠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与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类似,可引起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还可引起手足口病、新生儿感染或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暴发或流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000年WHO证实中国进入无脊灰状态,NPEV逐渐成为AFP病例样本中分离出的主要病原体。但是我国目前没有NPEV特定的监测系统,尚未有系统全面的研究报道广东省消灭脊灰后AFP病例中NPEV检出变化情况。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探究2000-2021年广东省AFP病例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结合环境污水监测,探讨人群和环境中NPEV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了解消灭脊灰以来AFP病例及环境中NPEV的长期循环动态变化情况,以期发现疾病的暴发或流行趋势与优势血清型变化间的联系,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肠道病毒所致相关疾病的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对监测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此外,在缺乏完善的肠道病毒监测系统的情况下,环境监测是调查人群中肠道病毒隐匿传播强大而有效的工具,可能为肠道病毒传播预警或疫情暴发判断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内容及方法通过收集广东省AFP病例网络监测系统中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有病例信息,其中共有572例NPEV 阳性病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将NPEV阳性病例样本分离到的572株NPEV进行毒株复传、复核鉴定、VP1分型及全基因组扩增测序。结合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环境污水中分离到的2195株NPEV进行分析,获得AFP监测及环境污水监测中NPEV长期循环动态变化情况,并对引起暴发的优势血清型EV-A71和E11进行分析,对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此外,与在GenBank中选取的代表株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基因亚型分析及重组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21年广东省AFP病例中NPEV阳性患者占所有AFP病例的7.63%(572/7492),NPEV 阳性病例检出数量在夏秋季出现高峰,以5~6月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男女性别检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572株NPEV共有45种血清型,其中EV-B组检出数量最多,占58.74%(336/572),有33种血清型,其次是EV-A组9种血清型和EV-C组3种血清型。检出最多的血清型是EV-A71、其次是 CVA4、CVB3、E11。2008-2013 和 2016-2017 年以 EV-A71 为主,2019 年则主要为E11,2020-2021年分离到较多的是CVB3。3.2009-2021年环境污水中NPEV检出数在夏秋季出现高峰,以5~7月为主。污水中共分离到2195株NPEV,共有21种血清型,其中EV-B组检出数量最多,占99.13%(2176/2195),有18种血清型,其次是EV-A组有1种血清型和EV-C组有2种血清型,分离到最多的血清型是E11,其次是E6、CVB5、E7和CVB3。2017年以前以E6检出为主,2018-2019年E11显著增长,2020-2021年主要分离到的则是CVB3。***-A71是AFP病例中检出的优势血清型,均为C4基因型,以C4a基因亚型为主,但2000-2001年和2005年有C4b基因亚型。2016年EV-A71疫苗上市后,EV-A71检出数显著下降。2018年后AFP病例样本未检出EV-A71。5.E11是环境污水监测中的优势血清型。2019年E11在广东省引起了两起新生儿感染事件,两起新生儿感染与散发病例以及同年污水中检出的E11均为D5基因型,而2018年污水中早已检出大量E11且均为D5基因型,但2017年及以前则以A1基因型为主。研究结论1.广东省AFP病例中NEPV检出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检出年龄以1~<3岁为主。***病例和环境污水中检出的NPEV血清型分别为45种和24种,呈现多样性特点。EV-A71是AFP病例监测中相对优势的血清型,在2008年检出显著增加,而2016年EV-A71疫苗上市后,EV-A71检出显著减少;E11是环境污水监测中相对优势的血清型,2018-2019年E11检出数量显著增加,2020年以后基本未检出。3.不同血清型的出现频率随季节、时空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优势血清型随时间变化也在发生改变,需持续监测和探索NPEV分子流行病学和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