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环境监测
土壤成分
土壤混合模型
摘要:
地质雷达是一种用于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预警、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地球物理学仪器,工作原理是当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会有不同的特性。当电磁波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地质雷达通过测量反射信号的强度和时间延迟,可以确定地下结构的深度和性质。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调查现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采用共中心点法探测并计算土壤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以探究地质雷达在石油污染土壤调查中的应用条件。土壤介电性质密切关联于其含水量、含油量、土壤成分和结构以及探测的电磁波频率等因素,本研究探究这些因素的影响情况,以摸索地质雷达的适用条件。实验仪器和实验环境可行性实验。在地质雷达电磁波500 MHz的探测频率下,粒径为0.515~0.612 mm的粗砂样品的平均误差百分比的绝对值达到了8.23%,粒径小于20目的筛过的细砂样品的平均误差百分比的绝对值达到了2.58%,粒径为0.236~0.253 mm的黄土的平均误差百分比的绝对值达到了6.57%,误差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粗砂的颗粒大小不一,电磁波信号在其中会发生偏离,造成误差。黄土含有较多粘土成分,对空气中水分的吸附性较强,也会导致误差。而细砂颗粒均匀,对水分的吸附性较弱,故误差较小。最佳电磁波频率探测实验,发现细砂的最佳电磁波范围是200 MHz~900 MHz,粗砂的最佳电磁波频率范围是400 MHz~1000 MHz,黄土的最佳电磁波频率范围是200 MHz~700 MHz。细砂的最佳电磁波范围最大。这两项预实验证明了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地质雷达石油污染土壤调查实验是可行的,且根据实验结果后续实验都采用细砂样品开展。以干细砂为样品,添加不同体积的石油,探测并计算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在细砂的体积含油量为0、0.1、0.2、0.3时,相对介电常数随着细砂体积含油量的增长,相对介电常数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当细砂的孔隙接近饱和时,增长十分缓慢。这可能是与水和石油的极性不同有很大关系。同时土壤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随着电磁波频率变化存在较小的逐渐减小的趋势,这可能是与高频电磁波的极化现象有关。以体积含水量分别为0.1、0.2、0.3的细砂为实验样品,添加不同体积的石油,研究固定体积含水量改变体积含油量土壤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水量固定时,体积含油量的增大会导致细砂的相对介电常数随着其增大而显著增大。但是当细砂的孔隙接近饱和时,增大其体积含油量,相对介电常数增长的趋势会变缓。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石油的极性与水不一样,不能像水一样充分地填满细砂的孔隙,其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相对较小,对土壤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观察到该实验中也存在高频电磁波极化现象。利用上述固定体积含水量,改变体积含油量实验结果,研究体积含油量相同、体积含水量不同的样品的介电常数变化趋势,发现体积含油量为0、0.1、0.2、0.3、0.4时,不同体积含水量的相对介电常数数值在接近饱和时增长仍十分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由于水的极性,接近饱和时水分子仍然能够在细砂孔隙中移动,从而导致相对介电常数仍会增加。此外,细砂的表面电荷状态也可能会随着水分子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相对介电常数的大小。从以上三组实验可以看出,在水、油、细砂的混合物体系里,水对体系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影响占据了主导作用。油对体系相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也有一定作用。水和油在混合物体系中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的作用程度会有所不同。为了探究黄土实验误差较大与其粘土砂子含量是否有直接关系,利用gpr Max地质雷达模拟软件,引入Peplinski土壤混合模型,通过改变Peplinski土壤混合模型的相关参数,从而实现可以根据实验需求改变土壤模型中砂子及粘土的含量。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模型中砂子含量的增大,粘土含量的减小,土壤的相对介电常数明显减小,土壤的砂子及粘土含量对土壤相对介电常数的影响显著。模拟结果证实土壤的介电性质与其结构和成分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