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光波导放大器
布拉格光栅
聚合物
纳米晶
摘要:
光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光波作为信息载体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它利用光信号替代传统的电信号进行通信,由于光波具有更高的频率和更窄的波长,从而能够实现更大的带宽与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也表现出更低的信号衰减和更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因而成为了通信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石。其中,将各种光波导器件集成到衬底上的光波导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光波导技术即将各种平面光电子器件,如光波导开关、光波导耦合器与光波导滤波器等,集成在基片上,从而实现各种功能。然而高度的片上集成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更多的损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传输信号进行补偿,从而降低误码率。光波导放大器是一种直接对光信号进行放大补偿的光波导器件,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作为光波导放大器的一种,由于其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为了在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中实现更高的增益性能,需要对其掺杂的纳米粒子种类与浓度、器件结构和泵浦方式等进行优化。本论文提出一种具有光栅结构的铒镱共掺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在不增加放大器尺寸的前提下,以实现在不增加放大器尺寸的情况下提高增益。论文的最后,针对S波段光放大,对铥掺杂体系进行掺杂铽(Tb)元素的创新,设计并制备出了高增益的S波段放大器。
论文基于980 nm波长泵浦下铒镱共掺能级体系的能量传递过程,分析了铒镱共掺体系能够实现1530 nm波长光放大的原理。采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Na YF4:Yb3+,Er3+纳米晶,纳米晶形貌良好,尺寸均一,并具有优良的发光特性;将其掺杂进SU-8光刻胶中作为波导芯层材料,设计了矩形结构的光波导放大器;分别通过Comsol、Matlab对其进行了光场分布与器件增益的仿真;通过旋涂、紫外光刻与湿法刻蚀等工艺制备器件并对波导形貌进行表征;对器件进行测试,测得其在1300 nm波长处传输损耗为1.6 d B/cm,在信号光波长1530 nm、信号光功率0.1 m W、泵浦光功率300 m W时,制备的光波导放大器获得了最大7.8 d B的相对增益。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波导放大器的增益,提出一种具有光栅结构的铒镱共掺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利用布拉格光栅理论、光波导理论和光放大器理论,分析了器件中信号光和泵浦光的传输过程,设计了器件结构,分别利用Comsol、Matlab对其进行了光场分布与器件增益的仿真;利用制备的Na YF4:Yb3+,Er3+纳米晶掺杂SU8光刻胶作为增益介质完成了器件工艺制备,搭建测试系统并对器件进行测试,当1530 nm信号光功率为0.05 m W时,测试得到的最大相对增益为8.2 d B,与
相同长度的不具有布拉格光栅的光波导放大器相比,增益提高2 d B。
对光通信S波段光放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在镱铥共掺体系中加入铽元素作为钝化剂,制备了Na YF4:Tm3+,Yb3+,Tb3+纳米粒子,通过提高铥离子处于激发态的粒子的衰减效率,增强了该材料的下转换发光效率。基于该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以二氧化硅为下包层、纳米粒子聚合PMMA为芯层、PMMA为上包层的倒脊型结构的光波导放大器;通过Comsol与Matlab软件仿真分析设计光波导放大器尺寸结构,完成了器件制备与波导形貌表征;搭建测试系统对器件损耗及增益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1464 nm波长信号光功率0.04 m W,980 nm波长泵浦光功率300 m W时,掺有铽离子的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的最大相对增益为18 d B,相较无铽离子掺杂的聚合物光波导放大器实现了3.8 d B的增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