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质文物
苔藓腐蚀病害过程参数
光纤布拉格光栅
在线原位检测
摘要:
石质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是极其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然而一些大型石质建筑和石像暴露于自然环境,极易遭受苔藓等植物的入侵定植,这些植物生长代谢产生有机酸从而对岩石造成腐蚀破坏,使得岩石表面变色、发生开裂、脱落,影响岩石美观及寿命,因此石质文物预防性保护成为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石质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中,在线实时获取其发生发展过程复杂多参数时空分布变化信息,揭示岩石病害机理与规律,是实现其预防性保护的关键。然而当前关于石质文物的检测技术及其落后,并且存在仪器昂贵且体积庞大、数据处理复杂以及测量参数单一等缺点,只能对文物某个时刻的状态进行分析而不能做到原位实时检测,难以获取文物病害过程关键参数(文物本体温度、pH及微应变)准分布/分布变化信息。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光纤传感器在线原位检测石质文物本体病害过程“温度-pH-微应变”信息的新方法。首先研制了用于苔藓腐蚀病害过程参数检测的温度、pH、微应变传感器,并对每种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接着对苔藓分泌有机酸(草酸)腐蚀过程中石质文物本体的三种关键参数进行检测,并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DS、XRD、XPS、MIP等手段对腐蚀后的石质文物形貌进行表征;最后模拟石质文物苔藓腐蚀病害过程,并连续30天原位检测腐蚀过程中石质文物本体的三种参数变化,为解析苔藓对石质文物腐蚀病害机理提供重要支撑。其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3点:
(1)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线原位检测石质文物苔藓腐蚀病害过程关键参数(温度-pH-微应变)的方法。研究并制备了基于PVA/PAA水凝胶的pH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在pH缓冲溶液中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通过拉力实验对微应变传感器进行了标定,并使用两端固定的方式将其固定在文物表面。选择裸FBG作为温度传感器并消除pH传感器和微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交叉干扰,并建立了三参数测量理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pH传感器响应时间为177 s,恢复时间为221 s,传感器在pH值为1-6时响应灵敏度达到30.73 pm/pH;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23 pm/με;三种传感器的温度敏感系数分别为9.62 pm/℃、9.61 pm/℃和9.61 pm/℃。
(2)培养苔藓并对其分泌的有机酸进行分析,确认苔藓分泌的有机酸主要成分为草酸。在此基础上基于本文研制的FBG传感器,研究了不同浓度草酸溶液腐蚀砂岩样品过程中岩石样品温度、pH、应变及其分布变化信息,并结合光学显微镜、SEM-EDS、XRD、XPS、MIP手段对砂岩样品酸腐病害发生前后的本体特征进行表征。实验研究发现草酸会对砂岩产生严重的腐蚀病害,并生成草酸亚铁和草酸钙;生成的草酸盐不断从岩石内部向外部析出,从而改变岩石的物质成分与孔隙结构。同时在草酸腐蚀岩石过程中,将导致岩石不同空间温度、pH值及微应变发生变化;草酸浓度越高对砂岩的腐蚀病害越严重;在砂岩孔隙吸力和重力作用下,草酸溶液在岩石样品3cm高度处的腐蚀反应最为剧烈,导致岩石内部温差达到2.9℃、岩石内部pH值变化达到2.0、岩石表面应变达到287με。
(3)将培养好的苔藓移植到岩石样品表面,利用研制的FBG温度、pH及微应变传感阵列,搭建了三参数准分布式信息检测系统,在线原位实时检测了岩石样品遭受苔藓腐蚀病害过程中空间温度、pH及微应变变化信息,对苔藓腐蚀岩石样品过程进行30天连续检测。实验研究发现苔藓会分泌有机酸,从而对石质文物造成腐蚀,腐蚀过程中文物本体温度变化较小,但6 cm高度处pH值提高了0.5,且产生了微应变,最高达到7.6με。表明苔藓主要通过分泌有机酸与石质文物产生化学反应对其造成破坏,这改变了石质文物孔隙液体的pH值,使文物本体产生了微应变,但是其病害过程较为缓慢,需要长时间的腐蚀时间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