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北方草地
连续放牧
放牧强度
空间异质性
斑块连通性
斑块化
摘要:
植被空间格局的变化影响植物群落斑块内的小气候条件,并影响其生物和非生物过程.本研究采用长期控制性放牧强度试验,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图像及机器学习技术,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中国北方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的4种代表性草地植物斑块空间格局和响应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类型水平上看,随着放牧强度增大,荒漠草原始终由多年生丛生禾草占优势,裸露土壤斑块逐渐增大,两者连通性增加;典型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斑块逐渐失去优势性,连通性降低,由针茅属植物和苔草斑块占优势,连通性增加;草甸草原羊草斑块逐渐失去优势性,连通性降低,由退化的杂类草斑块占优势,连通性增加;高寒草甸异针茅(Stipa aliena)斑块逐渐失去优势,连通性降低,由矮蒿草(Kobresia humilis)斑块占优势,连通性增加.(2)从景观水平可看出,随着放牧强度增大,荒漠草原植被空间异质性减弱,典型草原植被在轻度放牧空间异质性达到峰值,草甸草原植被异质性趋于增大,而高寒草甸植被空间异质性随放牧强度的变化而保持相对稳定,这表明不同气候条件下草地类型之间对放牧强度存在差异性响应.本文明确了基于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分析放牧强度对草地空间异质性影响方面的有效性,强调了精细的植物斑块分类系统有助于了解放牧活动对植被空间格局的决定性重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