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循环水养殖系统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
微生物群落
摘要: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综合运用机械、化学、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将现代生物学理论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实现全天候高密度水产养殖。在RAS高密度养殖模式下,饲料的投喂量和粪便的产生量巨大,饲料和粪便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导致养殖水体内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不断积累。循环水中的DOM具有难以生物降解、易产生异味和色度、影响微生物生长等特点,会给水质处理和鱼类生长增加不确定因素。DOM为微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但过多的有机物质会导致微生物过度生长,从而影响生态平衡和循环水的水质。因此,在循环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对DOM的来源、组成和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探究水质变化与DOM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同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进行分析,阐明微生物在DOM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探索DOM在水质净化过程中的作用过程及相关机制,以提高循环水的处理效率和保障水产动物的健康。本研究将主要借助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EEM)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来表征探究RAS中DOM来源及组成,评估RAS中的有机负荷,同时结合水质指标、微生物群落分析影响因素,探索DOM在水质净化过程中的作用过程及相关机制。首先,通过实验室摇瓶试验,探究饲料和粪便对循环水中DOM组成及含量的贡献。第二,以未配置水处理系统的中试规模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关注DOM在中试系统内的累积过程与各水质指标、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关系,探索DOM积累对水质变化的影响过程及影响因素。第三,以配置水处理系统且正在运行的石斑鱼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观察RAS中DOM的动态变化与各水质指标、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关系,阐明DOM动态变化对循环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程度及机制。为RAS的高效运转和鱼类生长安全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实验室摇瓶试验发现,2小时内有机物被迅速溶解,有机碳、氮和磷的含量迅速增加,NH-N含量超过了鱼类生长的适宜范围。饲料的溶解对水质的影响更大。GCMS结果显示,饲料和粪便溶解后DOM的成分随时间推移而改变。饲料中的主要溶解有机物是有机酸,粪便溶解首先释放胺和有机酸,随后是各种酮类有机物。EEMs结果显示有三个特征区域:I区的酪氨酸、II区的色氨酸和IV区的溶解微生物代谢物。饲料溶解后,荧光峰向IV区红移,IV区物质增加。粪便的荧光峰向II区蓝移,类蛋白质物质增加。PARAFAC结果显示,饲料和粪便都由五种成分,这些成分以前已经被确定。(2)中试系统中的DOM变化规律明显。EEMs显示DOM主要集中在T峰,激发和发射波长都有红移,说明结构中有高分子量和高芳香基团的物质生成。PARAFAC分析出4个组分:类富里酸C1、类色氨酸C2、类腐殖酸C3、类胡敏酸C4。20天内NH-N浓度与时间增加成正相关(R=0.98)。其他指标呈现不规则波动。EEM荧光强度与水质因子TN(R=0.90)、NO-N(R=0.86)、NH-N(R=0.72)、TP(R=0.56)成正相关,与NO-N呈负相关。说明含氮物质的增加会导致荧光信号增强。丛毛单胞菌(Comamonadaceae)、弯曲杆菌属(Flectobacillus)、水生杆菌属(Aquabacterium)、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剑菌属(Ensifer)、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与EEM以及5种组分成负相关。说明它们在DOM累积过程中对C1、C2、C3、C4的利用速率大于生成速率,促进这些菌属的新陈代谢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DOM类物质。(3)RAS中DOM处于动态平衡中。生物滤池中EEM荧光强度与NH-N(R=0.85)、TP(R=0.85)呈正相关。经PARAFAC分析后的组分C1(A峰)和组分C2(T峰)与NH-N和TP呈正相关,组分C2的相关性高于组分C1。DOM各组分与TOC的相关性均较低。NH-N是RAS中主要氮素指标,而TP中包含了60%以上的有机磷,可有效指示生物滤池内DOM变化。养殖鱼池中的NH-N、NO-N、TP与EEMs强度呈高度正相关。NH-N和TP与PARAFAC分析后的组分C1(A峰)、组分C2(T峰)、组分C5(H峰)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性系数是0.50、0.68、0.40和0.65、0.65、0.53。养殖池内NH-N和TP的主要来源是粪便和残饵水解,由此推断C1、C2、C3的增加主要是粪便和残饵的水解导致的。养殖鱼池内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鞘氨菌属(Sphingobacterium)、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与EEMs强度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