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超构表面
电磁调控
相位
多自由度
高效
摘要:
现代社会的进步与电磁波调控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传统的电磁波调控常通过改变材料的种类和器件的面形实现,由此导致系统笨重繁杂。超构表面作为超材料的二维等价物,是一种新兴的可人为设计的平面电磁调控器件,为电磁波调控系统和器件的轻量化、平面化和集成化提供了重要途径。其中,相位型超构表面通过人为设计亚波长结构的参数和材料,在介质交界面处引入异常相位突变调控电磁波,已广泛用于成像、传感、虚拟赋形和通讯等领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论文重点针对目前相位型超构表面存在的效率带宽受限、调控维度相对单一和复用自由度相对有限且集成度较低等问题,结合振幅、偏振、波长和透反射空间等自由度,分析了高效多自由度相位型超构表面的原理,较为深入地研究了电磁波高效宽带相位调控、相位和振幅同时调控、多自由度复用等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相位型超构表面效率带宽受限的问题,基于悬链线光场理论,提出利用全金属结构激发出的低损耗的空气波导模式实现高效宽带相位调控的方法。首先提出在相邻的全金属结构之间构建类缝环谐振腔的方法增加带宽和效率,结果证明在8-14μm波长范围内,设计的经典几何相位超构表面的平均效率为~84%。其次,提出利用多重旋转对称性的手性全金属结构高效地产生广义几何相位的方法,设计的广义几何相位超构表面在9.5-11.5μm的波长范围内,平均效率约为83%。利用上述方法,设计了高效宽带全金属偏折器、自旋至轨道角动量转换器和全息器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2)针对相位型超构表面调控维度相对单一的问题,在相位自由度的基础上增加振幅自由度,提出基于结构内部电磁场耦合作用的高效相位和振幅同时调控方法。首先,基于超级单元偏振选择的局域相长或相消干涉原理,提出一种可实现高效线偏振相位和振幅同时调控的单层超构表面设计方法,并设计偏折器和聚焦透镜进行仿真验证。随后,提出利用多重旋转对称性结构内部的双磁偶极子共振和结构间强的电场相互作用同时调控圆偏振相位和振幅的方法,并制备和测试了偏折器和涡旋光束产生器,对其进行实验验证。(3)针对相位型超构表面复用自由度相对有限且集成度较低的问题,拓展波长和透反射空间复用自由度,并基于复合相位原理进一步提高集成度。首先,利用传输相位的波长相关性,提出基于复合相位原理的波长复用方法,通过对制备的多通道涡旋光束产生器和全息器件进行实验表征,证明改变入射光波长可实现对称和非对称光子自旋相互作用的切换,同时产生光学双卷积现象。其次,提出基于局域干涉原理的空间复用方法,设计了可在反射和透射空间分别产生聚焦的涡旋光束和聚焦光束的多功能器件,仿真和理论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单层全介质超构表面可在透射和反射空间高效地产生任意且独立的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