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保护成效
功能分区
景观指数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摘要:
【目的】分析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探究其景观完整性与异质性特征,结合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对其各功能区景观动态进行评估,为扎龙保护区的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基于2008年与2018年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TM影像数据,利用ArcGIS10.2.2软件分析保护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情况,对土地利用变化转移进行统计,并利用Fragstats4.2软件完成各指数的计算以及分析,结合实地调查,从景观尺度上对扎龙保护区各功能区的保护成效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8年扎龙保护区沼泽地的斑块数量与斑块密度均大幅度减少,景观聚集度升高,边界密度和分离度均有所下降。草地、旱地、盐碱地作为扎龙保护区次要组成斑块,其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均呈现少量下降的情况,分离度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对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2018年保护区的景观数量为762个、斑块密度0.35个/(100 hm^(2)),均小于2008年的景观数量1304个、斑块密度0.60个/(100 hm^(2));2008—2018年期间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38降至1.32,香农均度指数由0.6下降至0.57,2008—2018年扎龙保护区的蔓延度指数由66.55%上升至68.33%。从保护区各功能区的景观面积来看,实验区面积最大为78142.59 hm^(2),大于核心区71403.12 hm^(2)与缓冲区68884.65 hm^(2)。从景观数量上来看,实验区景观数量最高为595个,核心区最低为163个。由斑块密度可知,实验区斑块密度最大为0.76个/(100 hm^(2))。【结论】2008—2018年扎龙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景观完整性与连通性呈现上升趋势,景观的异质性呈现下降趋势,斑块类型趋于单一。保护区主要景观类型(沼泽地)聚集度升高,斑块间连通性增强,而次要斑块则出现破碎化趋势,连通性降低;2018年扎龙保护区功能区的景观完整性由高到低排序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异质性由低到高排序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景观优于缓冲区与实验区,则说明核心区的保护成效较缓冲区与实验区更好。因此,应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建议进一步加强缓冲区与实验区的保护,降低人为干扰,从而促进保护区各功能区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