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水土环境
景观格局
靖港古镇
功能分区
保护利用
摘要:
通过对靖港古镇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的调查,同时对水质、土壤进行时空监测并运用excel、spss等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依据《绿色生态村镇环境指标体系量化方法》进行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古镇进行现状分析及功能分区规划,并针对湿地资源、水环境、土壤环境、古镇景观风貌等提出保护利用对策,为建设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型村镇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水质时空变化特征2021年靖港古镇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水质监测结果如下:水质呈弱碱性;氨氮含量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Ⅱ类之间;总磷含量在Ⅳ-Ⅴ类之间,污染较为严重;COD含量在Ⅰ-Ⅱ类之间。平水期水体环境总体在Ⅰ-Ⅱ类之间,丰水期总体属于Ⅰ类,枯水期总体属于Ⅱ类。古镇水环境Zn、Cu元素含量均达到Ⅱ类标准(Zn≤1.0、Cu≤1.0)。Pb、Cd元素含量都达到Ⅰ类标准(Pb≤0.01mg/L、Cd≤0.001mg/L)。古镇水域监测暂未发现金属污染情况。(2)土壤环境空间变化特征靖港古镇土壤由弱酸性向中性过渡。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有机质含量属于3-5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低。全氮、全磷含量属于4级,丰缺程度为“中”,全钾含量属于6级,丰缺程度为“极低”,钾元素供应量不足或淋溶流失大。全钙、全镁含量分别为1.53-2.98g/kg、1.45-2.49g/kg,古镇土壤钙、镁含量相对充足。靖港古镇土壤中Cu、Mn、Zn、Pb、Cd含量在不同空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u、Mn、Zn含量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级标准,园地Zn含量偏高是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污染所造成的,湿地Zn含量偏高是生活污水、周边农田灌溉淋溶到附近河流最终汇集到了湿地所造成的。Pb、Cd含量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级标准,研究表明,林地植物对Pb吸收作用较强,林地多与居民区相接,受人为影响较大(道路两旁林地Pb值较高,主要是受汽车尾气影响),草地斑块区域Cd数值较高,其原因是草地斑块紧邻古镇停车场,汽车尾气污染、农药无机物是导致草地Cd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3)景观格局特征研究通过Fragstata4.2计算出靖港古镇景观格局指数,绿地占总面积61.83%,湿地斑块、水域斑块为该区域的优势斑块,面积为30.81hm2,占总面积的44.25%,水域与湿地连接度高,整体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景观丰富度指数(PRD)为0.03086个/hm2,说明古镇内景观要素类型、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衡。景观形状指数(LSI)为6.1382,说明景观要素的几何形状相对简单,受到的外界干扰大;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为1.0031,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值为0.4816,说明土地利用相对丰富,破碎化程度高,优势类型斑块不明显且分布不均衡。靖港古镇在进行空间格局优化时,应以水域、湿地为重点,通过“点串线、线带面”,形成环状、带状空间结构。(4)绿色生态村镇环境质量评价分析参照《绿色生态村镇环境指标体系量化方法》标准划分,靖港古镇环境质量总体评价为“良好”。资源节约与利用、公服设施单项因子评价为“优秀”,环境质量与修复单项因子评价为“良好”,生产发展与管理单项因子评价为“差”,表明古镇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较好,但在清洁生产、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需要改进。(5)靖港古镇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综合景观格局特征、古镇水土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将古镇分为生活区、保护区、修复区、合理利用区四大功能区。在恢复水质、改善土壤环境的基础上突出整个古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功能性和物种多样性,并结合乔冠草等多种林木成分共同构成片、带、面相连的生态景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