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
空化
卸荷槽
缸体摩擦表面
气蚀
摘要: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对柱塞泵高压、高速、大排量的要求更高。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心脏”元件,一旦发生空化,将造成输出流量减少,同时产生额外的振动、噪声和压力脉动,降低系统效率和可靠性,甚至造成液压系统内关键元件的损坏。空化对轴向柱塞泵使用寿命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将会成为限制柱塞泵性能和寿命的主要原因。受轴向柱塞泵内部结构复杂、流动状态多变以及内部流场观测困难等因素的限制,轴向柱塞泵空化研究进展相对缓慢,且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轴向柱塞泵空化机理、空化抑制方法等研究。柱塞泵吸、排油过程诱发的气蚀现象主要集中在柱塞腔内壁、配流盘吸排油转变区域,以及柱塞缸体摩擦表面。研究人员对柱塞泵配流盘表面预卸荷槽和预升压槽内流场特征和空化现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仿真模拟,对柱塞泵内部流场特征、空化发生机制以及空蚀现象已有较为深入研究。关于柱塞腔内壁和配流盘吸、排油转变区域的气蚀损坏原因也已明确,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对柱塞缸体摩擦表面气蚀成因的相关研究文献非常少。由于缸体摩擦表面气蚀会导致摩擦副外密封带失效,使柱塞泵容积效率降低,严重可致柱塞泵功能失效。因此,开展柱塞缸体摩擦表面气蚀发生机制的研究工作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目前,主要是利用Fluent或Pump Linx等仿真软件对轴向柱塞泵局部区域空化现象进行分析计算(如配流盘阻尼槽空化、吸油口空化、柱塞腔空化等),然后基于仿真结果进行轴向柱塞泵结构和参数优化,但柱塞泵空化主要集中在柱塞腔内壁、配流盘吸排油转变区域,以及柱塞缸体摩擦表面。综上所述,研究人员已对柱塞泵配流盘表面预卸荷槽和预升压槽内流场特征和空化现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仿真模拟,受柱塞泵机械结构限制,无法对柱塞泵内部流场进行试验观察,仅极少数研究文献搭建了简易模拟装置进行试验观察。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配流盘表面卸荷槽与柱塞缸体摩擦表面气蚀破坏存在一定关联性,但作用机制不明确。以某公司250毫升/转排量柱塞泵为对象,采用了流体仿真、流场可视化和轴向柱塞泵型式试验开展了工作,着重分析卸荷槽开度与射流角演变、漩涡产生与消失、空化发生等现象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卸荷槽开度与柱塞缸体摩擦表面气蚀的内在关系,基于轴向柱塞泵吸、排油过程周期变化的特点,研制出了用于模拟单个柱塞腔与卸荷槽导通状态下流场特征的试验装置,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利用理论研究成果对真实柱塞缸体摩擦表面气蚀形成原因进行了解释与分析。并通过改变配流盘结构参数来抑制空化、漩涡、射流角等影响。研究结果将不但有助于厘清柱塞缸体摩擦表面气蚀成因,也为配流盘卸荷槽结构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卸荷槽流场可视化观察装置是有效可行的,发现射流角随卸荷槽开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伴随漩涡的产生与消失。仿真结果进一步表明柱塞与卸荷槽由导通至完全截止的转变过程中,射流角由0°逐渐增大至60°,当射流角由0°向20°变化时,射流方向主要集中于柱塞缸体与配流盘腰型槽接触表面处,导致柱塞缸体摩擦表面和配流盘吸油腰型槽上部发生射流破坏和气蚀破坏。当射流角由20°向60°变化时,射流角向配流盘腰型槽内部扩展,引起配流盘破坏区域由上部移向内部,漩涡的产生、消失与射流中心速度有关,当射流中心速度大于20 m/s时漩涡产生。最后,由于空化效应的不可避免性,本文通过对配流盘结构参数进行改变以达到抑制空化、漩涡、射流等的因素的目的,并通过CFD可视化流场分析其气体体积分数、漩涡、射流角、压力及输出流量的变化,仿真结果进一步表明参数改变后气体体积分数、漩涡、射流角等均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压力波动和输出流量脉动也有明显的改善,提高柱塞泵的综合性能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小振动和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