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
冲刷磨损
固相颗粒
多相流环境
流体特征
摘要:
Ti(C,N)基金属陶瓷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半精加工、精加工刀具和发动机零件等部件中。与传统的WC-Co硬质合金相比,Ti(C,N)基金属陶瓷具有更高的硬度、更低的比重、更高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因此在耐磨材料和工具材料领域,Ti(C,N)基金属陶瓷被认为是WC-Co硬质合金的理想替代材料。但在严苛的工况下应用时(例如高速磨损、切削以及腐蚀环境),这些部件极易发生磨损而导致工作部件失效,寿命缩短。本文通过传统粉末冶金的制备工艺,制备Ti(C,N)-MoC-Ni金属陶瓷材料,研究多相流中固相颗粒特征、不同流体环境对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冲刷磨损行为的影响;以及材料在多相流中的冲刷磨损失效过程。主要结论如下:(1)冲刷磨损环境中固相颗粒粒径大于金属陶瓷晶粒中硬质相晶粒度,多个硬质相晶粒和部分粘结相共同承受固相颗粒的冲击,粘结相遭到持续挤压产生疲劳而发生塑性变形,硬质相晶粒发生断裂和破碎。固相颗粒粒径与硬质相晶粒度相近,固相颗粒精准冲击金属陶瓷晶粒的硬质相以及粘结相区域,显著破坏粘结相并容易嵌入粘结相内。固相颗粒粒径明显小于硬质相晶粒度,主要对粘结相造成塑性变形,由于固相颗粒的动能较小,对硬质相破坏较轻。金属陶瓷冲刷磨损失重随固相颗粒硬度增加而增加。固相颗粒硬度远大于硬质相硬度,发生粘结相的塑性变形以及硬质相的断裂。固相颗粒硬度小于硬质相硬度,对硬质相造成的破坏有限,主要造成粘结相轻微塑性变形。金属陶瓷的冲刷磨损程度随固相颗粒的从锋利的尖角过渡到规则的球形而减轻。尖角、棱角等固相颗粒撕裂粘结相,切削作用以及剥离晶粒与碎片能力较强,材料损失较重。球形颗粒主要造成粘结相出现塑性变形痕迹和少量硬质相断裂。(2)在酸性环境下Ti(C,N)基金属陶瓷晶界面快速受到破坏,粘结相被酸性溶液腐蚀,在冲刷作用下加速流失。硬质相失去粘结相的粘接作用,在持续的冲刷下脱落,形成凹坑。由于HN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对粘结相的破坏作用比HSO更强,因此金属陶瓷在HNO环境中的冲刷磨损比HSO环境更严重,凹坑更大、更深。在Na OH环境以及Na Cl环境中,由于金属陶瓷中的金属Ni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因此在短时间内材料不会遭受明显的腐蚀破坏,仅发生冲刷磨损行为。Ti(C,N)基金属陶瓷的质量损失随冲刷速度的提高以及固液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材料冲刷磨损失效程度加剧。冲刷速度加快,固相颗粒撞击材料表面的频率增高,固相颗粒对粘结相的挤压变形和微切削作用增强,硬质相晶粒断裂和碎片去除加快。固液比增加,使材料表面单位时间内受到固相颗粒冲击次数增多,单位面积内材料表面冲击能量总量相应增大,对材料的破坏加重。(3)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冲刷磨损过程随着时间的延长,大致出现三个阶段的变化。I阶段主要表现为粘结相的刮蹭与撕裂以及裂纹在界面处的萌生与扩展,该阶段材料的流失以粘结相流失为主。II阶段,金属陶瓷材料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质量损失,冲刷磨损速率加快;主要表现为裂纹从硬质相中产生裂纹并随之扩展,导致晶粒断裂及部分晶粒剥落,该阶段材料损失是粘结相损失与硬质相晶粒剥落共同作用的结果。III阶段,材料的冲刷磨损速率趋于平稳,该阶段的材料损失由硬质相晶粒形成的碎片在持续的冲刷磨损作用下被去除所造成。韧性材料破坏机理和脆性材料破坏机理都同时发生于金属陶瓷的冲刷磨损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