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操作
毛细夹持器
微纤维
自对准
表面张力
摘要:
微纤维组装和排布是一项关键的使能技术,其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微系统中具有广泛应用,如脑机接口、纤维增强材料和光纤传感器。研究学者对微纤维的操作和排布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开发出多种用于控制微纤维位置和取向的方法,包括静电纺丝、3D打印以及利用电场和磁场辅助对准等方法。这些工作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但是控制结构中单根纤维位置和方向的能力依然有限;并且微纤维操作过程的复杂性、操作精度和排布效率的不足,限制了这些技术的应用。目前,微纤维的组装和排布仍然缺少高效的专业工具,开发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微纤维操作工具变得非常迫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张力的微纤维操作方法,并开发了一种新颖的自对准毛细夹持器,实现了微纤维的高效、高精度操作和排布。自对准毛细夹持器通过对平口不锈钢针头进行定量压制、然后在其端部刻蚀V形凹槽制备而成,其通过两阶段自对准策略实现了微纤维在毛细夹持器端部的高精度自对准。两阶段自对准策略原理如下:第一阶段,使用液体弯月面拾取微纤维并使微纤维在毛细夹持器长轴线方向实现粗略自对准;第二阶段,减小液体弯月面体积,使微纤维与毛细夹持器端部V形凹槽实现高精度自对准。通过上述两阶段自对准过程,在线性错动为20μm、角度错动为30°、抓取错动为250 μm的复合错动情况下,微纤维在毛细夹持器端部的线性对准误差为0.7±0.2 μm,角度对准误差为0.2±0.1°。采用理论研究、仿真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自对准毛细夹持器的操作机理和性能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了微纤维拾取、自对准和释放过程的操作机理;建立了毛细夹持器拾取、自对准、释放微纤维的液桥理论模型,获得了微纤维拾取和释放的必要条件。建立了拱桥模型评估了毛细夹持器端部的最大液体弯月面体积,获得了不同长宽比毛细夹持器内孔局限液体弯月面高度和弯月面体积的关系。基于表面张力理论和能量最小化原理,利用Surface Evolver软件建立了微纤维与毛细夹持器自对准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线性错动、角度错动、端部长宽比、微纤维位置高度、微纤维直径和接触角对液桥形态和系统自由能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关键参数对微纤维受到的恢复力和恢复扭矩的影响。使用Hydro软件建立了毛细夹持器内孔局限液体弯月面形状的仿真模型,获得了液体弯月面体积与弯月面高度的关系。根据微纤维操作流程设计并搭建了微纤维操作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了液体弯月面体积、夹持器端部长宽比等关键参数对微纤维自对准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较大的液体弯月面体积可以提高微纤维自对准精度;选取端部长宽比为4:1的毛细夹持器获得了良好的线性对准精度和角度对准精度。通过计算得到当微纤维与毛细夹持器发生干接触时,摩擦扭矩大于恢复扭矩约两个数量级,其导致了自对准失败。对自对准毛细夹持器的性能进行了实验评估。在线性错动为40 μm、角度错动为30°、抓取错动为500 μm的复合错动情况下,微纤维在自对准毛细夹持器端部产生了 1.6±0.5μm的线性对准误差和0.5±0.1°的角度对准误差。使用简支梁模型测量了自对准毛细夹持器的最大拾取力为4.2±0.6μN。测量了不同类型微纤维在自对准毛细夹持器端部的高精度自对准,证明了自对准毛细夹持器的广泛适用性。对自对准毛细夹持器的传输稳定性和操作效率进行了测试:其可以在100 mm/s和30°/s的快速运动中稳定保持微纤维;理论上可实现1小时完成900根微纤维的高精度拾取和排布。最后展示了自对准毛细夹持器在微纤维二维图案化排布和三维空间排布中的应用,其包括高密度平行阵列、十字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二维图案化排布,以及将直径为8 μm的碳纤维插入内径为16 μm的玻璃毛细管以及半固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自对准毛细夹持器可实现多种微纤维的高效、高精度操作,并且自对准毛细夹持器具有性能好、通用性强、部件易得、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