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溶解
高分子聚乙烯假体
CT成像
摘要: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使用高分子聚乙烯假体在术后随访15年以上的骨溶解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04年4月日本金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84例(105髋)行THA治疗的髋关节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77例;年龄41~75岁,平均56.4岁。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94髋、骨盆截骨术后4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2髋、创伤性髋关节骨关节炎2髋、股骨头坏死2髋、类风湿性关节炎1髋。Crowe分型:Ⅰ型79髋、Ⅱ型19髋、Ⅲ型6髋、Ⅳ型1髋。患者均使用第一代高分子聚乙烯髋臼内衬联合26 mm氧化锆股骨头。术后摄X线片分析髋臼假体周围辐射透光情况及骨溶解发生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测量垂直距离(骨盆下边缘泪滴线与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线相交处的距离)、水平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至泪滴下缘泪滴间线与垂直线相交处的水平距离)、髋臼杯前倾角;并行CT扫描及CT三维多平面重建(three-dimensional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3D-MPR)分析髋臼和股骨侧骨溶解情况;结合X线片和CT结果,根据Narkbunnam提出的评分标准对骨溶解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18年,平均15.9年。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1髋,假体周围骨折1髋;均未发生髋臼松动或内衬断裂。除1例术后X线片检查发现髋臼处有1条可透射线外,余83例X线片未显示任何髋臼或股骨侧可透射线;无1例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术。末次随访时X线片检查示,髋臼杯前倾角-10°~39°,平均22°;垂直距离3.5~47.1 mm,平均24.6 mm;水平距离22.6~48.1 mm,平均31.7 mm。末次随访时X线片和CT 3D-MPR图像示患者均未出现髋臼或股骨骨溶解,根据Narkbunnam提出的骨溶解评分标准示任何区域均为0分。结论高分子聚乙烯假体不会增加THA术后远期骨溶解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