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凝灰岩类
致密油储层
超低孔超低渗储层
溶蚀作用
洼槽区
腾格尔组
白垩系
阿南凹陷
二连盆地
摘要:
阿南凹陷白垩系腾一下亚段凝灰岩类储层是近年来二连盆地致密油勘探的重点领域。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储层物性分析及X-衍射分析等,采用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场发射电镜、CT扫描等实验方法,分析了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凝灰岩类储层的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结合有利储层形成机制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①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腾一下亚段发育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凝灰质(粉)砂岩4种凝灰岩类。②研究区凝灰岩类储层物性变化范围较大,平均孔隙度为4.88%,其中超低孔、特低孔的样品数占比为83.6%,平均渗透率为0.067 mD,整体属于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凝灰岩主要发育溶蚀孔和脱玻化孔,呈“立体”网络孔隙结构,以介孔、宏孔为主,储层物性最好;凝灰质(粉)砂岩主要发育溶蚀孔和粒间孔,具有微细孔—微喉孔隙结构,介孔发育,储层物性较好;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泥岩主要发育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缝,多发育孤立型孔隙结构,以介孔为主,储层物性较差。③研究区凝灰岩类优质储层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共同控制,沉积作用为优质储层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控制了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白云岩化和脱玻化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溶蚀作用是有效储层形成的关键,对物性改善具有积极作用。④研究区发育Ⅰ,Ⅱ,Ⅲ类凝灰岩类储层,Ⅰ类储层集中分布在洼槽区,Ⅱ类储层沿西部缓坡呈条带状分布,Ⅲ类储层分布范围最广。其中A43东、A27北、H16西和A11西南等区块发育的Ⅰ类储层是下一步凝灰岩类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