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三联抗栓方案
治疗效果
出血事件
摘要:
目的 分析三联抗栓方案(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栓效果,并探究此类患者PCI后抗栓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5例AF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抗栓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三联组37例(三联抗栓: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35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AC组)、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组33例(WC组)。随访12个月,对比三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抗栓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3组PT、TT、APTT均明显升高,Fib值降低(P均<0.01),而3组间治疗后PT、TT、APTT、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联组MACE发生率为2.7%,AC组为17.1%,WC组为18.2%,3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C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8.57%,总发生率为8.57%;WC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06%,总发生率为6.06%;三联组严重出血发生率为5.41%,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3.51%,总发生率为18.9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6,P=0.231)。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年龄、HAS-BLE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年龄(76.76±3.47)岁,明显大于未出血组的(59.62±3.33)岁,出血组HAS-BLED评分≥3分占比为100.0%,明显高于未出血组(31.1%)(P<0.05);两组的性别、基础疾病、AF类型、CHA2DS2-VA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与否为因变量(赋值X=0,X=1),将年龄(连续性变量)、HAS-BLED评分(赋值0≤3分,1≥3分)进行赋值处理,设为自变量,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5,95%CI:1.004~1.173、HAS-BLED评分(OR=4.984,95%CI:1.188~20.902)为影响AF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抗栓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年龄=0.040,PHAS-BLED评分=0.028)。结论 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可有效改善AF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年龄与HAS-BLED评分是影响患者抗栓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术后抗栓治疗选择时需进行风险评估,提高治疗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