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喷砂
氧化锆
牙本质
Er:YAG激光
粘接强度
牙本质粘接
冷热循环老化
树脂残留指数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Er:YAG激光拆除修复体后,牙本质表面的变化及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牙本质再粘接效果的影响,为口腔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制作氧化锆试件(4 mm×4 mm×1.5 mm)102个。收集拔除人阻生第三磨牙110颗,制备牙本质块(4 mm×4 mm×2 mm)102个。将氧化锆试件与牙本质块用树脂水门汀粘接后,而后用Er:YAG激光拆除。随机选取3个拆除后的牙本质块,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X)分析牙本质表面元素组成。将拆除后牙本质块随机分成3组(n=33),分别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喷砂组(颗粒大小为50μm Al2O3喷砂处理)、激光照射组(Er:YAG激光照射,参数为10 Hz,60 mJ,0.6 W)。各组随机选取3个牙本质块进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各组剩余30个牙本质块使用光学体式显微镜,在20倍下观察牙本质表面残留的树脂,用树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法计分。而后使用树脂水门汀按照标准程序与3组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牙本质块再粘接,形成牙本质-树脂粘接试件(n=30),每组再分为两个亚组进行老化(n=15),其中一亚组进行37℃恒温水浴24 h,另一亚组37℃恒温水浴24 h后再接受5000次冷热循环,测量各组微剪切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比较3组牙本质表面ARI组间差异及粘接强度、断裂模式的组间差异以及组内老化前后差异。结果Er:YAG激光拆除氧化锆,牙本质表面未见明显损伤,但牙本质内C元素及Si元素显著增加。经过不同表面处理后,喷砂、激光照射组ARI低于对照组(P<0.05),而喷砂组与激光照射组间A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本质表面形貌也呈现出差异:对照组牙本质表面可见牙本质表面残留大量树脂;喷砂组残留树脂较少,牙本质表面粗糙,可见牙本质小管;激光照射组牙本质表面可见块状残留树脂。经37℃恒温水浴24h后,对照组、喷砂组、激光照射组粘接强度分别是(6.13±2.40)MPa、(9.39±2.00)MPa、(5.85±1.44)MPa,喷砂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经37℃恒温水浴24 h并接受5000次冷热循环后,对照组、喷砂组、激光照射组粘接强度分别为(5.39±0.83)MPa、(8.45±1.20)MPa、(4.84±1.43)MPa,喷砂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对照组、喷砂组、激光照射组经37℃恒温水浴24 h后,5000次冷热循环前后粘接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喷砂组、激光照射组均未出现内聚断裂,断裂模式主要为粘接断裂,5000次冷热循环前后,喷砂组混合断裂频率均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Er:YAG激光拆除氧化锆未对牙本质造成损伤,但拆除后牙本质表面会残留大量树脂。通过50μm Al2O3喷砂处理可以有效去除这些残留树脂,从而改善牙本质再粘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