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公司治理水平
审计费用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但近年来,由于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低迷造成的产能过剩,致使实体产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更多的实体企业出于利润追逐的动机,纷纷将资金投入金融产品,从而引发了“脱实向虚”趋势。一方面,随着我国实体企业日益加深的金融化程度,其业务模式也日趋多元复杂,金融化可能会成为管理者操纵盈余的手段,从而加大了其发生重大错报的概率;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限制,企业的金融化会对主营业务造成挤压,再加之其收益的不稳定,增加了审计风险。审计师作为“经济警察”,能够防范金融风险并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而审计费用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包含的增量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及资本市场有着深远影响。因此,研究金融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可以有助于从外部审计的角度去分析金融化对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本文以2009年至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公司治理水平对二者的调节作用。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长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事务所规模、市场化水平和内部控制质量对金融化与审计费用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的金融化会导致审计费用的提高。审计师在对金融化企业审计时,会更加关注金融化带来的经营风险以及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加大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力度,同时也会收取较高的风险溢价作为补偿,进而导致审计费用的提高。(2)公司治理水平能够有效削弱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高水平的公司治理可以减小管理者为了超额利润导致过度金融化而带来的经营风险,也能够防范其利用金融工具来操纵盈余的财务舞弊行为,减小了审计风险,因而支付的审计费用降低。(3)金融化会使企业面临更高的监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而导致审计费用的提高。由于金融化发生的违规行为会加大企业的监管风险,同时其收益的波动性导致了企业的业绩波动程度大,审计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声誉,在审计过程中会更加仔细,因而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4)企业持有长期金融资产会导致审计费用的提高,持有短期金融资产不会导致审计费用的提高。由于长期金融资产的收益高,风险大,因而审计师会更加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故而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来降低其面临的审计风险,最终导致审计费用的提高。(5)金融化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在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处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和低内部控制质量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国际“四大”由于其声誉较好,为了避免审计失败而失去准租金,会更加谨慎的审计,付出的成本较高。而处于低市场化水平和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管理者利用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强烈,因而审计师会更加关注金融化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提高审计费用。本文区别于以往侧重于企业金融化对研发创新和资本市场影响的研究,本文通过探讨企业金融化、公司治理水平和审计费用三者的关系,丰富了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和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范畴,还为有关部门加强金融监管,优化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等方面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本文考察了公司治理水平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为公司治理因素对金融化和审计费用关系的影响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