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棒状杆菌
脑膜炎
条件致病菌
摘要:
目的报道2例棒状杆菌脑膜炎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对该菌致病性的认识。方法详细描述2例棒状杆菌脑膜炎病例。利用英文关键词“Corynebacterium meningitis”和“cerebrospinal fluid shunt infection”检索PubMed,以及中文关键词“棒状杆菌”和“脑膜炎”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对筛选出的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例病例在接受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后出现发热、腹痛、意识不清等症状。多次脑脊液培养均检出棒状杆菌,经万古霉素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文献复习发现29例相关病例,结合现文报道的2例共31例。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20例,年龄范围为4周龄至87岁。感染的棒状杆菌种类包括杰氏棒状杆菌12例,纹带棒状杆菌9例,干燥棒状杆菌2例,牛棒状杆菌2例,水生棒状杆菌1例,马棒状杆菌1例,微小棒状杆菌1例,以及3例未明确分类的棒状杆菌。多数患者有基础疾病,如免疫性疾病2例,恶性肿瘤8例等。感染因素多样,包括恶性肿瘤化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侵袭性操作及大量抗生素使用。治疗中,万古霉素为首选药物,19例患者还进行了引流管或静脉导管的移除或更换。25例患者治疗后痊愈,6例患者死亡。结论棒状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临床上的感染病例逐渐增多。对于接受过多次侵袭性操作、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若出现发热、意识改变和脑膜炎症状,且脑脊液多次检测阳性,应高度警惕棒状杆菌感染,并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