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乳头状
绝经后期
浸润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情况,以期加深理解EPC,并为EPC的诊治提供一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例EP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复习。结果3例病人均为绝经后女性,发病年龄范围为57~64岁,肿瘤长径1.5~3.0 cm,均因发现乳房肿块就诊。超声多表现囊实性、混合性包块,边缘呈角或模糊,RI值均大于0.7;组织学多见扩张囊腔、厚纤维包膜,腔内乳头状病变为主,细胞成实性或筛状排列。免疫组化均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90%~100%)、孕激素受体(PR)阳性(80%~90%),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5%~10%),肌上皮标志物钙调蛋白(Calponin)、细胞角蛋白(CK)5/6、p63阴性。其中,EPC伴浸润性导管癌(IDC)1例,EPC伴导管原位癌(DCIS)2例,均行患侧全乳房切除术加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均未见淋巴结转移。EPC伴IDC病人术后行化疗、内分泌治疗,EPC伴DCIS病人术后行预防性内分泌治疗。随访11~27个月,病人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EPC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的罕见乳腺肿瘤,表现为恶性程度低、淋巴结转移少等惰性生物行为,预后一般较好。但仍需警惕EPC伴浸润性癌的可能,避免误诊、漏诊。其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策略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